斑疹伤寒的传染源


斑疹伤寒的传染源

文章插图

斑疹伤寒的传染源
1、斑疹伤寒的传染源
流行性斑疹伤寒仍然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是传播媒介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的,鼠类是贮存宿主,印鼠客蚤是传播媒介,人是受害者 。
导致人们患上斑疹伤寒的根源就是立体次体对人体的感染,这种微生物体积极小,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其繁殖方式主要为二分裂,繁殖所需的时间很短,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率较低 。目前对该微生物最敏感的生物是小鼠,因此,老鼠现已成为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 。
2、什么是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经体虱传播,以冬春季为多 。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为媒介,以夏秋季为多 。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较轻 。
潜伏期为5~21天,多为 10~12天 。表现有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 、眼球结膜充血 ,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甚至昏迷 。可有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 。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以后可变为出血性,并有脾肿大 。
3、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3.1、潜伏期
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 。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 。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 。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
3.2、症状和体征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
3.3、物理检查
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
3.4、并发症
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 。有时可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有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
斑疹伤寒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ery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克拉红霉素)等,对斑疹伤寒有良好疗效 。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1.2g/d,儿童25~30mg/(kg /d),每天分3次或4次服用,或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 。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环素(doxycycline)、米诺环素 (minocycline)等,对斑疹伤寒亦有良好疗效 。四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2g/d,儿童25~40mg/(kg/d),分4次口服 。多西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成人0.2g/d,儿童4mg/(kg/d),每日服药1次或分2次服用,首次剂量可加倍 。
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司帕沙星(spara)等 。较常用的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成人剂量为0.2g/次,2次/d,口服,首日可加服1次 。
2、其他治疗
对症治疗:典型和重型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
如何预防斑疹伤寒
1、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予灭虱处理,灭虱后可以解除隔离,但仍宜集中于专门病房或病室 。给病人沐浴、更衣,毛发部位需清洗多次,并喷入杀虫剂如1%~3%马拉硫磷等于衣服及毛发内 。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鼓励群众勤沐浴、勤更衣 。衣、被等可用干热、湿热、煮沸等物理灭虱法,温度需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法化学灭虱,熏蒸6~24h,适温为20~30℃ 。
3、保护易感者
【斑疹伤寒的传染源】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或鸭胚疫苗和鼠肺疫苗3种,国内常用者为灭活鼠肺疫苗,适用于流行区居民、新进入疫区者、部队指战员、防疫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

斑疹伤寒的传染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