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方法_新生儿有何护理方法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_新生儿有何护理方法

文章插图
导读:“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有人怀疑新手妈咪们对宝贝们的爱 , 但是妈咪们有些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不仅会让宝宝不舒服,更有可能造成宝宝生病或发育不良 。快来看看正确的新生儿的护理方法!
养育宝贝的生活中 , 宝贝时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让妈咪担忧或着急 。其实,有时宝贝的这些“异常”表现并不是疾病所引起 。不过,妈咪也应该注意观察,并做出正确的处理 , 一旦真的存在异常,不会耽误治疗时机 。
1、宝贝的嗓子里总是“咕噜、咕噜”的,好像是有痰,是不是患了肺炎或支气管炎?
当然,宝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时,经常会使呼吸道出现很多炎症分泌物,导致宝贝咳嗽、咳痰,不过 , 有些宝贝出现这种现象,却并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症,而是由于唾液腺的逐渐发育,使唾液分泌越来越多,但因不会把增多的唾液及时吞咽下去而引起 。当过多的唾液积存在咽喉部位时 , 就容易使嗓子里发出“咕噜、咕噜”声音,听起来就好像是嗓子里有痰,尤其是仰卧或变动体位时 。
观察处理法:
这种“异常”的现象,会随着宝贝的吞咽功能逐渐发育完善 , 慢慢学会吞咽动作而逐渐消失 。如果这种现象一直不见消失,可能是身体内存在着异常情况,及早带到医生那里就诊 。
2、宝贝平常的尿液都是清清亮亮的 , 淡黄色,可这几天却尿液发白、浑浊,是不是得了肾脏疾病?
专家评说: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_新生儿有何护理方法】正常情况下,小儿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清亮的,但如果尿液发白、发浑,也不一定是异常情况 。有些宝贝进食某些水果和蔬菜后,也会使尿中一些盐类增多 , 如橘子、苹果、香蕉、菠菜、苋菜等 。这样,尿液排出体外时遇到低温环境,这些尿酸盐就会形成结晶,使尿液看上去发白、浑浊 。
观察及处理:
遇到这种现象时,妈咪没必要过于担心,可先在尿液中滴少许醋酸 。如果尿液很快变得澄清起来 , 表明是尿酸盐形成的结晶而引起 , 并不是体内存在疾病 。不过,如果宝贝在尿液浑浊的同时,若是伴尿急、尿频等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
3、宝贝的肚脐自从脐带脱落后,一直向外鼓着,特别是在哭闹排便的时候,为何向外鼓出来?是否肚子里的器官有什么问题?
专家评说:
如果宝贝刚刚出生,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腹部肌肉先天没有发育完善,形成脐疝 。这样,就使宝贝在腹压增大时,如哭闹、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等,使腹腔内的肠管由此处往外凸出,在脐部形成一个包块,腹压越大时越明显 。通常 , 在宝贝安静或处于躺下时,因为肠管又回到了腹腔里,包块就会消失 。
观察处理法:
脐疝一般没什么痛苦 , 也不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只有极少数发生肠管嵌顿 。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腹部肌肉逐渐发育越来越结实,脐部肌肉的缺口会自然而然缩小、闭合 。一般来讲,可在1-2岁时自愈,不要随意自行处理 。正确做法是,平时避免引起腹压增大的因素 。如果2岁后仍不自愈,可去医院进行适宜的治疗 。
4、宝贝在睡觉时周围有一点响声,他的身体就会一抖,并还会哭起来 , 像是受了惊 , 是否宝贝的神经发育不正常?
专家评说:
如果是刚出生的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属于生理现象 。因为,宝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尚还不完善,神经纤维周围防止兴奋扩散的神经髓鞘还没形成,所以 , 神经系统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刺激后,不能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往往会泛化,扩散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引起四肢抖动 。
观察处理法:
这种现象可请医生看一下,与新生儿惊厥进行一下鉴别 。如果不是疾病引起,随着宝贝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一般在3-4个月后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如果宝贝4-5个月后还出现这种惊跳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做神经系统的检查 。
新生儿护理方法:
1、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正确做法: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 , 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 , 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 。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 , 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 。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 。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
2、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正确做法: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 。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 。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
3、开灯睡觉
正确做法:关灯睡觉 。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 。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 , 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 。长期在灯光下睡觉 , 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激活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 。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
4、穿太多衣服睡
正确做法:睡觉不宜穿太热 。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征”,可致宝宝大汗淋漓 , 甚至发生虚脱 。同样 , 用电热毯也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
5、奶粉冲泡过浓
正确做法:奶粉不宜过浓或过淡 。牛奶中的钠含量是人体的两倍,牛奶浓度越高含钠越多 , 易使婴儿血钠浓度升高 , 引起诸如便秘、血压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 。
6、过早添加辅食
正确做法:起码等到4个月后再添加辅食 。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天然营养品和饮料,可提供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维生素 。所以,对4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饮料 。
7、过早喂鸡蛋羹
正确做法:4个月内只喂蛋黄 。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质,宝宝过早食用,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 , 如湿疹、荨麻疹等 。患有奶癣和尿布疹的宝宝 , 食用鸡蛋羹后,会使症状反复和加重 。
8、用奶瓶喂固体食物
正确做法:用小勺喂固体食物 。不少父母喂食怕麻烦,或者担心宝宝吃得太少,把米粉等固体食物灌软奶瓶里来喂宝宝 。这可能会增加宝宝的食量,导致体重过重,同时使宝宝失去了练习咀嚼的机会 。其实,宝宝吃固体食物的一个重要目的——让宝宝了解进食的过程 。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_新生儿有何护理方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