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直解


菊花直解

文章插图
菊花在中国算得上是女王级名花,尤其是亳菊,粉丝众多 。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黄巢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我花开后百花杀”,以及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等等 。赏菊、咏菊是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嗜好,也为历代诗人必吟之花,因此留下颇多的菊诗和菊文 。从它千姿百态的形态,到它孤傲清高,不与群芳为伍的性格,以及它的高风亮节 , 清香飘溢,总之因人的心态不同而写出各种韵味来 。
黄巢在亳州可谓家喻户晓 。他写菊花 , 并不是感叹蕊寒香冷,蝴蝶难来,而是羡慕菊花“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英雄气概 , 是黄巢精神的引领者 。所以能在长安建立一个大齐政权,统领天下,做到了“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局面 。但是长安城血流成河,染红菊花,加上他如织的暴行,遂众叛亲离,自己也终如严冬里的菊花,瓣摇蕊落 。这是他从一端走向不归之路,成了一株苦守的孤零零的病菊 。
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 。植物也生?。幢悴簧? ,有病的人看到残菊败柳 , 也会心生悲戚 。杜甫说“南菊再逢人卧病”;容斋的“雨深人病菊” 。这般人身卧病 , 菊花凋残,风雨凄凄,衰秋一天的描写,则又是一番景象来 。也许因为是个人的职业习惯,看到什么都拉扯上病态 , 常常联想一番 。
菊生病了 。但是,“病树前头万木春” , 你生你的?。?谁还能陪你生病不成?时光运转,各行其道,大地依旧默不作声 。
菊花直解

文章插图
可菊也治?。?挽回了它的名声 。赵师秀是宋太祖的八世孙,曾因所愿不遂 , 肝阳上亢,郁郁寡欢,有道士用菊花蒸饭 , 竟得痊愈 。赵师秀遂作《池上》绝句,吟道:“朝来行药问秋池 , 池上秋深病不知 。一树木樨供夜雨,清新移在菊花枝 。”我读后随即喜欢上了 。秋 , 是怀旧忆昔的帘幕 。此时的赵氏挥笔洒墨 , 心中的那份惆怅和落寞,在生病服药期间,更加流露出他那份郁郁不得志的情怀:一个深秋的早晨 , 便开始服药 , 然后漫步池塘边 。这种散步也就是诗中所说的“行药”之意,用以宣发药力 。能说出此行话,非专业人员不能,想必诗人也是通晓中医的行家 。面对治愈自己病苦的菊花,即便是八月桂花也显得黯淡起来,清新移枝,便油生出一份爱怜来 。
发现古时有个奇怪的现象,皇帝爱医,仕人懂医,文人通医 , 甚至身兼中医大家,他们甚至还直接编纂写书,陆游的《集验方》、苏轼和沈括的《苏沈良方》便是 。而《黄帝内经》干脆就将皇帝与名医的对话撰辑成了典籍 。也许受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古训熏染缘故吧 。
如饮醍醐,心理突然如释重负,作为业医者的那份担忧 , 实为多余 。书写这些散文,尤其是中药散文,更加从容,原非不务正业 。
中药袋一:菊花直解
菊花直解

文章插图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头状花序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多栽培 。9~11月花开时分批采收 。药材按花的颜色不同,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安徽的“毫菊”、“滁菊”、“贡菊”和浙江的“杭菊”等 , 以贡菊、毫菊和滁菊的品质最优 。本品性状:气清香,味甘、微苦 。药材均以花朵完整,颜色新鲜,气清香者为佳 。
【性能】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
【功效】 疏散风热 ,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清热解毒 。
【应用】 风热感冒 , 温病初起;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昏花;疮痈肿毒 。
菊花直解

文章插图
【菊花直解】【用法用量】 煎服,5~9克 。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

菊花直解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