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农残病”要从源头治


中药材“农残病”要从源头治

文章插图
中药材的“农残病”程度有多深?据了解 , 近年来,我国已有20多批次枸杞因农药残留超标被美国拒之门外 。四成被抽检的中药材含禁用农药 , 七成被抽检的中药材有农药残留 。麦冬使用壮根灵后 , 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单产量也可增加一倍 。产量增了,但药效减了,药农使用农药“没谱”,吃中药变成吃农药,许多中药不灵了,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
近年来所暴露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不禁让人担心中药行业就此出现信任危机,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也难以独善其身 。
之所以会出现农残超标,恐怕与源头不无关系 。在以前,中药材尤其是传统药材的来源大多靠野外采集,不仅获取方便、成本低廉 , 而且还绿色环保,“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总能让人对其药效产生不少美好的期待 。如今,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 , 加之中医药已经出口到国外,导致大量的中药材被市场所需要 。由此很大一部分中药材被“请进”了田间地头进行大面积的生产和种植 , 规模化种植已是大势所趋 。
不可否认的是,在药材的种植过程中,由于中药材的种植者缺乏基本的植保常识,一些药农为了保产增收减少病虫害 , 进而大量使用各种农药,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应用于药材上的农药,导致农药过多地残留在药材之上 , 人为地降低了药材质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一位研究员曾这样描述其在西南某省的中药材产地的所见所闻:“在散户种植田 , 药农每四五天要全部打一遍农药,每次都是四五种农药混合搭配着打 。由此可见,其农药残留会有多严重 , 一些药材农药残留超过国际标准几十倍甚至于上百倍也就不足为奇了 。”“药材好、药才好”,一旦药材自身的质量与安全无法保证,甚至因农残超标而导致副作用,恐怕再严厉的宣传都难以让消费者信服 。如此一来,受损的将是整个中药材行业 。
中药安全,事关公众健康,事关国粹的传承与发展 。国粹中医要树立自己的新形象 , 必须重视起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存在 。而要解决中药农药残留应从整个体系建设入手,改变依赖化学生产方式 , 破解农药残留之困不过是基础工作之一 。中药材质量问题要达到标本兼治,就必须从根源入手 。
中药材“农残病”要从源头治

文章插图
一方面 , 构建健全而先进的标准体系,使之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比如农药的残留等要力求最低化 。我国中药行业供货源头过于分散、进入门槛过低,必须完善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将各种纷繁错乱的标准统一起来 , 将落后的淘汰掉 , 同时 , 完善提高准入制度,让企业更正规、更具竞争力,让更多的“散兵游勇”成为正规军 。规范的操作量化标准和足够的规模,或许是破解药材安全难题的途径之一 。
另一方面,构建相应监管法律依据,尽快启动和促成《中医药法》的立法,将中药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 。首先必须使中药材种植中的农药施用有法可依,在统一制定出中药材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的基础上 , 相关部门才能以此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广大病患者用上高品质的“绿色药材”也就指日可待了 。
此外,还要构建中药材发展的国家规划,在做好相关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产业布局和实施,将其做大做强 。同时,要完善现有的监管体制,变“九龙治水”为“主体责任”,建立专门的中药管理机构实施身份管理 , 使管理责任能够真正落实 。
值得期待的是 ,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规划 。规划提出了包括在中药材标准提高和完善方面,制修订120种中药材国家标准;完善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建立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 , 建立5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完成10种野生变种植养殖大宗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评价等“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项” 。
当务之急的是,以规划为新起点 , 从源头入手抓好中药材质量和标准体系建设 。唯有从严把关药材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严禁剧毒农药使用 , 逐步实现有机种植,利用现代物流科技,做到药材的可追溯、能监管 , “药材好”之后中国的中医药也必能实现“药更好” 。
中药材“农残病”要从源头治

文章插图
来到秋季,老爷岭、威虎岭一带山川林下,连片的中草药逐渐成熟,伴随飒爽的秋风 , 散发出浓郁的药香 。这是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职工种植的中草药 , 还是公司为他们开出的致富“良方”呢 。
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原来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近几年林业部门转型,全公司28个基层单位职工生产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要谋发展,必须转变职工群众传统的木材生产观念,公司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成立了中药材协会和中药材公司 , 并拨付80万元的启动资金 。公司还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规划种植中草药的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修建 。
中药材协会积极发挥作用,组织林场一线种植户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药材生产集散地考察,学习种植经验 。到长春等地招聘专家 , 组建专家团队 , 与吉林农大建立依托关系,签订合作意向书,聘请吉林省12316农业技术专家到公司为各基层领导和药材种植骨干进行培训 。在全公司范围内挖掘中草药种植专家33名,并对其进行审核、统一培训 。
【中药材“农残病”要从源头治】公司建立起16个中药材合作社 , 多数当地林业职工参与中药材种植,确定了薇菜、防风、龙胆草、林下参等11个种植品种 , 与国药集团进行种植对接,落实了威虎岭林场等17个林场为示范基地 。同时在地租、扶持资金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对创业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对合作社进行资金补助 。无偿为职工提供创业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帮助职工零基础创业 。几年来 , 林业职工都因种植药材富起来 。

中药材“农残病”要从源头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