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岛素的三大讲究

胰岛素注射次数有讲究
1.每天1次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约12小时,一天需要注射2次,若患者胰岛功能损害较轻,在夜间不进食的情况下,空腹血糖控制尚好,仅白天3餐后的血糖较高,可于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相反,若白天血糖控制较好,仅空腹血糖高,常见于肥胖、晚餐进食过多和发生黎明现象的患者,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剂量按1千克体重0.2单位计算 。因睡前中效胰岛素的高峰正好出现在早餐前,对清晨高血糖控制较好 。2.睡前1次中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超重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容易肥胖 。对于血糖不甚高的糖尿病患者,可白天3次口服双胍类降糖药 , 降糖、降脂、降体重,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对抗肝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清晨高血糖,效果很好 。3.每天2次中效胰岛素:适用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轻度增高的患者,若使用后空腹血糖控制较好 , 而餐后血糖仍高者 , 可改用诺和灵30R,1日2次 。4.每天2次诺和灵30R、50R:适合于大部分空腹和餐后血糖增高为主的患者 。优点是,该制剂为人胰岛素 , 吸收好,作用强 , 根据餐后血糖高低,可增减胰岛素R的比例 , 一天2次患者容易接受 。缺点是,有的患者午餐后高血糖不易控制,需加用一次口服降糖药 。5.每天3次短效胰岛素:适用于血糖很高,初次使用胰岛素,或有感染、手术的患者 。优点是,可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调整胰岛素用量,容易掌握,低血糖反应较少发生 。缺点是,夜间和清晨高血糖不易控制 。6.早餐和午餐前用短效,晚餐用诺和灵30R:适合于一天2次诺和灵30R血糖控制不佳者 。此法的优点是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 提高疗效,避免低血糖发生 。早、中餐前短效胰岛素可控制两餐后的血糖,诺和灵30R控制晚餐后和夜间的血糖比较符合生理需要 。7.三餐前短效胰岛素,睡前中效胰岛素:适用于老年糖尿病 , 或劳动强度大,或饮食不规律,或早、午餐前用短效,晚餐用诺和灵30R清晨血糖控制不佳者 。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重组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精氨酸胰岛素),可维持夜间基础胰岛素分泌量,比较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规律,有效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脂肪分解,保持夜间血糖平稳 , 而且低血糖发生少 。8.每天4次短效胰岛素:即3餐前和睡前注射短效胰岛素,适用于初次用胰岛素或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又暂时不能住院的患者 。睡前胰岛素用量最好不超过10单位 。9.每天1次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吸收稳定,避免因传统长效混悬液吸收不稳定而引起的血糖波动 。能有效控制基础血糖,使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减少 。一日1次来得时联合三餐前速效胰岛素优泌乐 , 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降糖效果可与胰岛素泵媲美 。10.每天6次短效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病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 。

注射胰岛素的三大讲究

文章插图
胰岛素注射部位有讲究
皮下注射: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腹部、上臂、大腿外侧和臀部 。⑴腹部皮下注射的优点是:吸收快、吸收速度恒定、疼痛轻、注射方便、不受温度和运动影响 , 能有效控制血糖,是患者最易接受的注射部位 。腹部面积大,在肚脐3厘米以外为注射区,把它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象限 , 每个象限再分为60个注射点,每点相距1厘米,以每天2次注射计算,可用一个月,下个月再换4个象限 。如此 , 4个月可轮换1次 。由于上腹部吸收比下腹部快,为避免因经常变动注射部位引起胰岛素吸收的差异 , 导致血糖波动,可按右上、左上、左下、右下顺时针方向依次注射 。适用于:①餐后高血糖需用短效胰岛素者,可发挥它吸收快的特点 。②腹部面积大,可反复轮换使用 , 防止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萎缩 。③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 。腹部皮肤松弛,疼痛轻,易注射,不用宽衣脱裤 。有一位患者未用其他部位,仅在腹部皮下轮换注射胰岛素23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⑵上臂皮下注射:适合夏季 , 不用脱衣,注射方便,但自我注射容易过深,达到肌肉层 。⑶ 臀部皮下注射:由于它吸收慢,适用于中长效胰岛素注射 , 但缺点是自己不能注射 。⑷大腿外侧皮下注射,由于它受运动影响较大 , 吸收不均衡 , 又不方便,现已少用 。
【注射胰岛素的三大讲究】肌肉注射:肌肉对胰岛素的吸收较快 , 适用于皮下注射吸收不良、胰岛素用量已经很大(100单位)血糖仍不能控制及轻度酮症酸中毒无条件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 。
静脉输注:适用于患有酮症酸中毒,或严重感染 , 或需要手术的患者 。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
口腔喷雾给药:用短效胰岛素配以大豆卵磷脂溶酶而成 。经61例患者1个月临床试验,与皮下注射相比,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无显著差异 。口腔舌下用量比皮下用量要大5.4倍,未发现对口腔粘膜有损伤 。喷雾时患者取坐位,餐前1小时舌下喷雾给药 , 用药次数需依血糖高低而定,一般5~6次,喷后15分钟不能吞咽、饮水、进食 , 不做大运动量活动 。经国家药管部门批准近期有望上市 。
吸入胰岛素:国外对299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试验 。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注射胰岛素,另一组三餐前吸入胰岛素 , 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一次 。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指标 , 治疗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7% 。吸入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的患者数量超过注射组 。吸入组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程度与注射组相当 , 而且该组患者中发生高血糖的人数较注射组少 。吸入组发生最多的副作用是轻、中度的咳嗽 。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患者容易接受 。
胰岛素注射时间有讲究
餐前注射:目前临床用的胰岛素都是含有锌离子的六聚体,皮下注射后,需分离为单体后才能进入血液 , 约需30分钟 。为了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胰岛素需在餐前注射 。有人对餐前30分钟和餐前15分钟注射胰岛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对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无明显差异,且餐前15分钟比餐前30分钟注射,低血糖反应减少 。尽管如此,现在仍主张按照餐前血糖值决定注射时间 。但是对餐前血糖值与注射时间的关系,文献介绍并不一致 。认为在住院期间,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要求需严格些 。可按照空腹血糖在3.9~6.7毫摩尔/升 , 餐前15分钟注射,适当多进食;血糖在6.7~10毫摩尔/升,餐前30分钟注射 , 按常规进食;血糖>10毫摩尔/升,餐前45分钟注射,应减少进食 。但是对老年人或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者,餐前血糖值要放宽些 。可按照餐前血糖 7~10毫摩尔/升,餐前15分钟注射;10~15毫摩尔/升,餐前30分钟注射;>15毫摩尔/升 , 餐前45分钟注射 。但用中效胰岛素者,需在餐前 30~60分钟注射 。
餐时注射:目前应用的速效胰岛素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胰岛素B28位的脯氨酸与B29位的赖氨酸位置互换而形成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叫优泌乐 。用门冬氨酸取代B28位脯氨酸制成的叫诺和锐,又名门冬胰岛素 。两者共同特点是:单体结构,注射后吸收快 , 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1~3小时,主要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低血糖少见,对胎儿无影响,可适用于1型、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及餐后高血糖明显或妊娠糖尿病患者 。不需提前注射,但注射后必须进食,防止低血糖 。当使用非速效胰岛素强化治疗时 , 餐前血糖在2.8~3.9毫摩尔/升,也应在餐时注射 , 同时适当多进食 。
餐后注射:对强化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在2.8~3.9毫摩尔/升时,用诺和锐、优泌乐速效胰岛素者,可在餐后注射 , 同时适当多进食 。
睡前注射: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 , 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重组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精氨酸胰岛素),可维持夜间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 , 比较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规律,有效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脂肪分解,保持夜间血糖平稳,而且低血糖发生少,避免黎明低血糖的发生 。用量可按照体重(千克)÷10计算,以后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用量 。

注射胰岛素的三大讲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