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的病因】鹅口疮怎样才能好得快


【婴儿鹅口疮的病因】鹅口疮怎样才能好得快

文章插图
导读:婴儿鹅口疮的病因有哪些?鹅口疮是婴儿时期最为常见的真菌传染疾病 。引起鹅口疮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婴儿哺乳奶头、营养不良等现象导致的 。那么,婴儿鹅口疮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
婴儿鹅口疮的病因
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但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婴幼儿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其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因此该病常见于口腔不净、营养缺乏的婴幼儿 。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 , 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 , 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 , 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
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 , 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
鹅口疮怎样才能好得快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 。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 , 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 。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 , 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 。
【【婴儿鹅口疮的病因】鹅口疮怎样才能好得快】确诊孩子患有鹅口疮后,爸爸妈妈可以用消毒药棉蘸2%的小苏打水擦洗口腔 , 擦洗的时候动作要轻,还可以取制霉菌素一粒研磨成粉末 , 加入5ml甘油调匀,涂搽在患处 。通常用药几天以后病症就会消失,但是鹅口疮特别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家长应该在病症消失以后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避免复发,尽量一次治愈 。应该在孩子进食以后30分钟左右给孩子用药,以免引起孩子呕吐 。
婴儿鹅口疮的防治大攻略
鹅口疮患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 。因状如鹅口 , 故名 。因其色白如雪片,又称“雪口” 。中医认为,本病可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而致 。邪毒蕴积心脾,上熏口舌而发病 。婴儿口腔黏膜嫩薄,不耐邪热熏灼 , 故易于发生鹅口疮 。早产儿及久病、久泻、体质羸弱的婴儿更为常见 。
现代医学认为 , 鹅口疮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主要因为乳具消毒不严,喂乳者手指污染,母亲乳头未清洗干净 , 出生时产妇阴道有念珠菌而受感染 。亦可因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引起 。预防本病发生 , 乳母一定要注意清洁乳房 。婴儿用的毛巾、食具、吸奶器、奶瓶等要清洗消毒 , 防止此病反复发作 。
中医将本病分为心脾积热和心火上炎两类 。心脾积热治宜清热泻火;虚火上炎治宜滋阴潜阳、引火归元 。
内治法
(1)栀--7-3克、生石膏10克、黄连1.5克、黄芩3克、生地黄6克、赤茯苓6克、淡竹叶3克、灯芯草3根 。水煎服 , 每日1剂 。清泄心脾积热 。用于心脾积热型,表现为婴儿口舌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
(2)生地黄5克、玄参6克、麦冬6克、天花粉6克、生石膏12克、牛膝3克、沙参6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滋阴潜阳、引火归元,用于虚火上浮型,表现为婴儿口舌白屑稀散 , 周围红晕不著 , 面白颧红,精神疲倦,食欲不振或大便溏 。
(3)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 。1岁以内婴儿每次3~5毫升,每日3次 。用于心睥积热型 。
食疗法
(1)黄花菜(金针菜)50克,蜂蜜50克 。先用黄花菜煎汤半杯 。再加蜂蜜调匀 。缓缓服用,分数次服完 。
(2)西洋参3克莲子10枚、冰糖20克 。碗内加水泡发后,再加冰糖,隔水蒸炖1小时 。喝汤吃连子I肉 , 新生儿和较小的婴儿可喂汤 。剩下西洋参片次日再加莲子同法蒸炖 。西洋参可连用2次 , 最后一并吃掉 。适用于虚火上浮型 。
外治法
一旦发生了鹅口疮 , 正确护理很重要 。婴儿在哺乳前后要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涂1%紫药水或制霉菌素 。涂擦后不要马上进食 。应少量多次喂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口腔清洁 。大多在几天后可愈 。用碘伏外涂疗效颇佳 。用无菌棉签蘸取0.5%的碘伏涂擦口腔黏膜,先涂上腭、后舌面 , 再涂两侧颊部、牙龈、口唇等 。每个棉签只能用1次,涂擦要均匀,且动作要轻柔快捷,以进食后涂擦为佳 。每隔2~3小时1次 , 夜间不中断 。
单纯性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 中医称为“热疮”、“热气疮” 。一般多发于口腔黏膜以及咽喉部、口腔周围、颜面部皮肤及生殖器皮肤黏膜 。口腔黏膜或唇周皮肤出现成簇状针头大小的透明小水泡 , 很快破溃形成溃疡 , 周围充血、水肿,有自发性灼痛,刺激时加重 。6个月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较易被感染 。患儿常因疼痛哭闹拒食,唾液增多,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一般7~10天自愈 。
本病多为外感风热邪毒,客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上扰口咽而生 。或因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 。治疗以散风热、清火毒、清湿热为基本原则 。
一般治疗
口腔单纯性疱疹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 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很重要 。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 。必要时应卧床体息 。除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和抗病毒药外,还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 。
要注意清洁口腔 。可用硼酸溶液每于饭后漱口 。也可用马齿苋30克,煎水待凉,用消毒纱布叠5~6层,浸透作湿敷,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或用紫草9克、板蓝根15克、连翘12克、生苡仁20克,煎水,口服并含漱 。每周2次,以防复发 。
对于发生在唇部的疱疹,局部可用5%碘苷(疤疹净)或5%无环鸟苷软膏涂擦 , 每日4~6次 。如继发感染,可涂抗生素制剂 , 如2.5%金霉素甘油、新霉素或杆菌肽软膏等 。
中药可用野菊花、旋覆花各15克,龙脑冰片2克 。先将前2味药研成极细粉,再同冰片研匀,以麻油适量调成稀糊状 。用时可持消毒过的羊毫笔蘸药糊涂搽患处 , 干则频加,通常3~5日即可收效 。全身给予适量抗菌消炎药物 , 必要时,口服一定量的止痛药 。注意:禁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以免病毒扩散而发生严重后果 。
婴儿鹅口疮的病因有哪些?以上就是婴儿鹅口疮的病因的介绍了 , 您都了解了吗?如果您还有其他内容想要知道的,可以浏览相关的文章 。

【婴儿鹅口疮的病因】鹅口疮怎样才能好得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选笔记】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