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药材本义考据

所谓地道药材,本为 “狄道药材”,古时候指来 自狄道(今甘肃南部)的药材 。这是笔者应用历史 学、 本草学、 文字学、 考古学、 商品学、 民俗学的知 识和文献资料,对地道药材的源流进行考据研究后 得出此结论, 考证内容如下 。狄道地名及狄道药材之历史学考证 笔者查阅了 《临洮县志》 [1] 、 《史记》 [2] 、 《巩昌府 志校注》 [3] 、 《甘肃省志 ·第四十九卷·商业志》 [4] , 详 情如下 。1. 《临洮县志 · 概论》 《临洮县志 · 概论》 第1页 记载: “周安王十八年,秦献公灭西戎部族 ‘狄’ (di) 、 ‘桓’ 后,建立了 ‘狄道’ 、 ‘桓道’ 二县”,是临洮建 制的起始 。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之 “狄道” 语音的 出处 。2. 《史记·卷五·秦本记第五》 《史记·卷 五 ·秦本记第五》 36-37页载: “东平晋乱 ,  以河为界, 西霸戎翟(di),广地千里”。在古代,“翟” 字以同音 与 “狄” 字相通假; 文中所言之 “戎翟” 即 “戎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1页记载: “狄, 我国古代北 部一个民族, 也写作 ‘翟’,写作 ‘狄’ 带有污蔑性”。《史记》 之记载佐证了 《临洮县志》关于狄道建县的 记载属于史实 。3. 《巩昌府志校注》 《巩昌府志校注·卷之 七 ·风俗》记载有洮州卫 (古狄道) 的民风: “去岷更 西,地气尤寒,旧志称人性劲悍,好习弓马,衣褐食 乳, 以射猎为生; 敦朴质直 ,  约信不欺”。《巩昌府志 校注·卷之八 ·物产》记载洮州卫 (古狄道) 所产药材 有甘草、 羌活、 当归、 黄芪等67种 。4. 《甘肃省志》 《甘肃省志》 [4] 第3页记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临洮(今岷县)、 狄道(今 临洮)、 桴罕(今临夏市)等大小城镇形成,秦代设 置为县”。史志的记载表明: 狄道为古代地名 。自秦献公建 狄道县到清康熙后废止其行政区划,该地名连续使 用了2 313年 。狄道之地自古盛产药材,习称其为 “狄 道药材”。地道药材之本草学考证唐代孙思邈在 《千金翼方》中曰: “药出州土” ,“用药必依土地”。宋代寇宗奭 《本草衍义 · 序例》 曰: “凡用药必择 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 ,  用之有据 。如上党人参、 川 蜀当归、 齐州半夏、 华州细辛”。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在每味药材项下对产 地有论述,如麦冬项下言 “浙中来者甚良”。现今的教课书将地道药材释义为: “道为唐代行 政区划名,地道药材就是各地出产的优质药材”。笔 者认为 ,  该论点牵强附会 。唐代孙思邈被世人尊为 “药 王” ,曾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治过病 ,  唐太宗 时将全国版图划分为十道,孙思邈对此事当然清楚,而他在 《千金翼方》中告诫人们: “药出州土” “用药 必依土地”,其著作中并无地道药材之说辞 。清末之前,主流本草书籍中虽无 “地道药材” 名 词 ,  但有两部本草书籍中已出现了 “道地” 和 “地道” 的词语 。《本草品汇精要》 首次提出了 “道地” [5]。该书对 每种药物按名、 苗、 地、 时、 收、 用、 质、 色、 味、 性、 气、 臭、 主、 行、 助、 反、 制、 治、 合、 禁、 代、 忌、 解、 膺24例予以记述; 在[地]字项下的括号中标注有 “道 地” 二字,根据其上下文义推断,表达的是正宗优质 的意思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首次提出了 “地道” ,其 自序云: “《经疏》发明主治之理……可谓尽善,然 未暇祥地道、 明治制、 辩真伪”。在其[药性总义]中又 云: “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根据上 下文义分析,该处 “地道” 二字是表达其 “著名原产 地” 之意思 。清代之前的本草著作中有许多药材产地与药效 关系的记述,也曾出现了 “道地” 和 “地道” 之词语,但未出现过 “地道药材” 一词, 说明医药书中应用地 道药材一词是以后的事情 。关于地道及地道药材之文字学考证1.《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 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云: “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 少, 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6]。这段话 的意思是说, 女子天生的卵子都排尽了 ,没有再怀孕 的可能了。2. 《辞源》 《辞源》 对地道的注释为: ①关于 地的道理、 法则 。②地下通道 。3. 《辞海》 上册 《辞海》 上册第1 384页收载 有道地药材一词: “地道药材又称 ‘道地药材’。特定 地区所产的优质药材”。地道与药材在古汉语中均为名词, 二者毫无关 系 。以图书出版时间推算,“地道” 与 “药材” 的结伴 并被辞书正式收载是在清朝之后 。狄道文物的考证文物可以证实文献之记载、 校正文献之谬误 。关 于狄道之文物如下 。1. 陇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龙宫 甘 肃省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有一处雄伟的古建 筑群,名叫李家龙宫,又称 “李氏宗祠” ; 在这里布展 物品中有 《陇西李氏根在狄道》等图书 。2. 省级文物——古槐里石壁 甘肃省临洮县 二十里铺的槐树里公路边上有一块石碑,上书 “古槐 里” 3个大字,下刻有 “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字 样 。这里就是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祖籍地——陇 西郡狄道东乡槐里 。文物证明,“狄道” 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地道药材之商品学考证马炎铭先生前曾讲述过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事 件: 1929年, 民国政府卫生部会议通过了 《废除旧 医案》 。为生存、为自救、 以显著疗效来与西医药 相抗争 ,  当时的中药店堂借用了药商的土话“狄 道药材” (注: 当时依其谐音将 “狄道”写成了 “地 道” )一词来搞宣传; 许多药铺门口都贴有 “地道药 材; 雷公炮炙” 、 “修合虽无人见; 存心自有天知; 药材地道” 等字样的对联 。同一时期 ,  中医药界还 举行了全国性的游行示威、联名上书等活动;最 后迫使民国政府在很短时间内又废止了该法案 。当时的社会媒体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大量跟踪 报道,地道药材这一词语正是在这一特殊历史时 期大量地出现于报刊书籍之中 ,  并被正式收入词 典中 。与地道、地道药材相关之民俗考证民俗现象均有其由来 ,  表象背后往往反映地是 真实的历史及文化信息 。有关狄道 (地道) 的民俗现 举4例 。1. 中国土特产命名的习惯 中国著名土特产很 多, 如哈密瓜,莱阳梨等; 其命名方法都是地名后加 上物品名 。药材是乡村土特产里面的一种,其命名方 法相同,如川黄连、 浙白术等 。“狄道药材” 的由来亦 如此,由地名 “狄道” 加物名 “药材” 组成 。2. 甘肃地方方言案例 在甘肃南部农村,人的 诚信度一般用当地方言—— “狄道” (也写作地道) 或 “不狄道” 来表达 。笔者曾问岷县一位黄姓药农: “你们方言中说的狄道是真实、 老实、 诚信的意思 吗” ? 老者回答道: “你说的那是公家人的话 ,  我们乡 下人就说狄道、 不狄道,祖祖辈辈都这么说”。在当 地, “狄道” 一词还被用来形容其物品或事情的真实 或不真实 。3. 典故与戏曲案例 南宋诗论家、 诗人严羽 《沧 浪诗话·附答吴景仙书》曰: “世之技艺, 犹各有家 数 。市缣帛者,必分道地 ,  然后知优劣,况文章乎” ? 全元曲 ·杂剧· 无名氏 · 《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剧 本的第三折写有如下文字: “这菓是家园制造 ,  道地 收来也 。有福州府甜津津香喷喷红馥馥带浆儿新剥 的圆眼荔枝 ,  也有平江路酸溜溜凉荫荫美甘甘连叶 儿整下的黄橙绿橘”。明代汤显祖 《牡丹亭· (第三十四出)诇药》 剧本 中有 “好 ‘道地药材’,这两块土中甚用” 之句 。千百年来, 狄道、 狄道药材这些民间口口相传的 乡言埋语,为文人提供了最接地气的创作素材, 但 是, 文人们在使用文字表述时却将方言土语误写为 地道、 地道药材 。对于中医药行业而言,诗人及戏曲 家显然是其外行,用同音字来记述中药行话也是不 足为怪的 。单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地道药材指 “真正是来自 著名产区的药材”。总结考据学之名言曰: “孤证不 立”。通过六方面考据研究,地道药材之来龙去脉已 清楚; 综合其相互映证的考据结果 ,  就能揭开地道 药材之历史真相、 还原其本义 。地道药材原本为狄道药材,今人借用来指代正宗 的原产地药材 。甘肃省武都市与定西市, 在近代称为中国的 “千 年药乡” , 古称 “狄道”  ,  自古盛产药材 。狄道与千年 药乡 ,  古今称谓虽不同 ,  地理位置相同 。在民间,“狄 道药材” 之口语发音代代相传,至今未变 。在书面语 言中 “狄道” 被误写成了同音字 “地道”。若要正本清 源,地道药材当写为 “狄道药材”。狄道是源 ,  地道 为流 。以史为鉴,地道药材屡试屡效,是中药显效之法 宝 。中药疗效好坏关乎中医的兴衰存亡,关乎民众的 生命和健康 。重拾狄道古风,打造诚信秩序,让地道 药材大放光彩,惠及万民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韩静 杨锡仓
【地道药材本义考据】

地道药材本义考据

文章插图

地道药材本义考据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