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夏至过后多少天入伏 2023年夏至后几天入伏

2023夏至过后多少天入伏 2023年夏至后几天入伏

2023夏至过后多少天入伏 2023年夏至后几天入伏

文章插图
2023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之后19天,即7月11日入伏 。初伏也叫做头伏,是在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 。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
入伏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日子,以我国天干地支纪日法为标准 , 天干有10个数字,地支有12个数字,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了,所以,夏至日是入伏的关键标志 。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
【2023夏至过后多少天入伏 2023年夏至后几天入伏】 2023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天结束 , 历时40天 。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
入伏防暑小知识
1、洗温水浴散热更快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但事实上 , 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 。正确的做法 , 应该是选择温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
2、口渴后不宜狂饮
夏天喝水要及时 ,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科学的做法是每日清晨醒来喝一杯凉开水(约200毫升),上午2杯-3杯,下午3杯-4杯,晚上临睡前最好再喝一杯 , 老年人半夜醒来上厕所后,再喝点水 。饮水最好分多次饮,慢慢地喝,不要暴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 , 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 , 导致代谢紊乱 。
3、让室内空气对流
尽量使室内空气对流,这样就可以让流动的风使房子降温,除了节省电费以外,还有利於人体健康 , 一举两得!
4、多蔬果 , 少油腻食物
夏季蔬菜瓜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 。市面上常见的苦瓜、冬瓜、番茄、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等,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一些深色的果蔬 , 如胡萝卜、芒果、红黄番茄等,它们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及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吃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 人们会感到腹胀,不思饮食、疲倦感加重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平和为主 。
5、喝热茶
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 , 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 , 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
6、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紫外线可穿过云层,晒伤皮肤,让人感到灼热,即使阴天也应涂抹防晒指数至少为30的防晒霜 。
7、不要剧烈运动
夏天是人体体温最高的时候,而此时如果剧烈运动后立即停下来休息,会导致血压降低的发生,有可能还会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休克昏倒等症状 。要预防此事件的发生,就应在剧烈运动后做些小运动量的动作,使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才可停下来休息 。
8、衣服不宜过露
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 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
9、在窗户和楼顶种植绿色植物
在窗户栽种绿色植物,不仅能够绿化环境、减少灰尘,还能够阻挡夏季直接射入房子里的阳光,有助於减少紫外线、降低室内温度 。而在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就可以绿化楼顶、降低楼顶由於吸收阳光而积聚的热量,从而让室温降低 。
10、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 。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 。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 。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

2023夏至过后多少天入伏 2023年夏至后几天入伏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