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

文章插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简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
1、细胞免疫
在发病机制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 。TS的功能缺陷可能在本病中起一定作用 。
2、脾脏因素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通过体内闪烁扫描技术,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之抗体作用于血小板,发现约59%的结合抗体和血小板在脾内破坏;约14%在肝内破坏,以破坏结合抗体量多的血小板为主,故后者多见于重症病例 。此外,脾脏也是自身抗体合成的主要部位 。
3、雌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对血小板生成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结合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害
1、急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 。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 。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 。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如果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 。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 。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 。
2、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起病隐袭 。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 。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 。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 。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高发人群
急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10岁以下儿童 。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80%,多为20~50岁,其中女性为男性的3~4倍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防方法
1、要及时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防止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
2、本病急性型以西医治疗为主,慢性型可配合中医治疗,能提高疗效 。
3、饮食当以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消化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 。
4、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 。
5、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多食花生、红枣、核桃、桂圆、扁豆等益气养血之品 。禁酒 。
6、慢性期多为脾肾不足、气血两亏,饮食调理上宜偏温补,如鸡、狗、牛、羊和猪肉等,鳝鱼、鲫鱼、鲤鱼、乌贼鱼等以及牛奶、禽蛋、各种新鲜蔬菜及水果等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