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栀子花: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栀子花: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文章插图
夏季盛开的花卉中,不少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宁心解暑的效果,所谓“心静自然凉” 。比如很多人阳台上种植的栀子花,在古人眼中已经是夏季清新花卉的代表了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曾专门为栀子花写过一首诗,其中就有“孤姿妍外净 , 幽馥暑中寒”的佳句 。
栀子花:药食两用,清肺止咳
栀子花作为中药的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花 。一般6~7月采摘 , 鲜用或晾干 。此花性味苦寒,归肺、肝经 。
栀子花也馈送人们以美味 。明代著名养生学家高濂在其所著的《野蔌品》中记载一个栀子花的烹饪方法:“采花洗净,水漂去腥 , 用面入糖盐作糊花,拖油炸食” 。清代康熙皇帝“御定”编制的《广群芳谱》中记载栀子花“大朵重台者,梅酱、糖蜜制之 , 可作羹果” 。至今在很多地方,依然有吃栀子花的饮食习俗 。
栀子花作为中药主要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肺热咳嗽、鼻衄等 。
成书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中记载栀子花的四大功效:泻肺火 , 止肺热咳嗽,止衄血,消痰 。此书还记载了栀子花为主药的两个方子 。一个是治伤风 , 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者,用栀子花三朵 。蜂蜜少许同煎服 。还有一个是治鼻血不止,用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 , 吹鼻 。
栀子花: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文章插图
栀子:生、熟、皮、仁功效各不同
栀子花凋谢之后与很多花卉不同的是,随后结出的果实也是一种中药,而且功效比栀子花更多,临床运用更广泛 。栀子花的果实叫栀子 。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备用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卢岱魏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栀子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栀子主要有清热、泻火、凉血等功效 。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 , 目赤,咽痛 , 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本草纲目》种记载其“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 , 损伤瘀血 , 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
栀子也用于治疗眼部及脾胃等疾患 , 比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 。”《名医别录》记载其能“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药性论》中记载其“杀蟅虫毒 , 去热毒风,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失眠门诊杨晓辉博士介绍,对于心火困扰的失眠患者 , 栀子也是一味可以选择的中药 。《医学启源》中记载栀子可“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药类法象》种记载栀子“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王勇副主任中药师说,栀子作为中药 , 生用、熟用功效不同,而且果实的皮和里面的仁药效也不尽相同 。这个在《本草备要》中有精要解读:“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
栀子花: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

文章插图
需要注意的是,脾虚便溏者忌服栀子 。《本草汇言》也提醒:“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得配本草》则告诫:“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
阳台种植栀子花注意事项
种植桅子花的土壤和花盆渗水、透气性要好 。栀子花在20℃~25℃是其生长发育温度,开花适温为26℃~28℃ 。栀子花喜充足的光照,特别在春秋两季,每日要给多于8小时的日照,不然对其生长发育和冬季越冬不利 。
夏季忌中午强光曝晒,否则会使叶片变黄,要放置散光处养护,透光率达40%~50%为宜 。入冬放置室内朝南阳光直射处 。冬季室内养护保持6℃~10℃度为宜 。
为了调节和控制栀子花的生长 , 使株形优美和促进开花,在春季旺盛生长将停止时,把新枝顶端摘去 , 促使枝条基部的腋芽饱满和花芽的形成 。

栀子花:幽馥暑中寒 清肺止咳兼消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