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

文章插图
心血管造影术是将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快速注入心腔或血管,使心脏和血管腔在X线照射下显影,同时有快速摄片,电视摄影或磁带录像等方法,将心脏和血管腔的显影过程拍摄下来,从显影的结果可以看到含有造影剂的血液流动顺序,以及心脏血管充盈情况,从而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和解剖的变化 。
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心脏血管病方法 。
  • 检查部位:心脏,血液血管
  • 科室:
  • 空腹检查:是
  • 禁忌人群:造影剂或麻醉剂过敏的患者
  • 参考价格:
心血管造影——检查细节、注意事项、步骤、结果解读
心血管造影——检查项目的不适宜人群:
其他人群:造影剂或麻醉剂过敏的患者
心血管造影——检查项目的注意细节:
1、检查前:
1)检查前3~4小时禁食 。
2)认真练习医生教给的检查中所需要做的动作,如吸气、闭气,以配合检查 。
心血管造影——检查项目的一般步骤:
1、术前
应备皮,作碘过敏试验又青霉素皮试 , 为避免造影剂引起恶心、呕吐以致误吸 , 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可给一些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或安定,年长儿及成人用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局麻 。婴幼儿需用静脉或强化麻醉配合1%普鲁卡因局麻 。
2、术中
操作时一般经皮穿刺股动、静脉送入心导管 , 幼儿穿刺有困难者,亦可切开大隐静脉或贵要静脉将导送入,或切开皮下穿刺动脉 。将导管送到选择造影的部位 。导管在血管及心腔中时要用肝素盐水(500ml中含肝素40mg)冲洗滴注于心导管内以防导管凝血,如做左心系统造影,导管置入动脉系统中即应从导管中推入0.5ml/kg的肝素进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造影完毕后退出心导管在要穿刺部位按压止血,至不再出血后加压包扎,尤其动脉穿刺应注意止血彻底,以免形成血肿 。如为切开插管,静脉可把远端血管结扎 , 动脉则应用无创血管缝线缝合血管破口,然后疑合皮肤切口 。
3、术后
心血管造影患者回到病房后,最初4~6小时内,尚应观察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功能的变化,心律失常,及造影剂不良反应等,以便及时处理 。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多饮水,麻醉未醒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静脉补液以促进造影剂排出,以减少对肾脏的影响 。并须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渗血 。股静脉刺的患者需卧床24小时,股动脉穿刺的患者需卧床36小时,避免过早下地造成穿刺部位血肿或夹层动脉瘤形成 。可作以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心血管造影】心血管造影——检查项目结果解读:
1、术前
应备皮 , 作碘过敏试验又青霉素皮试 , 为避免造影剂引起恶心、呕吐以致误吸,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可给一些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或安定,年长儿及成人用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局麻 。婴幼儿需用静脉或强化麻醉配合1%普鲁卡因局麻 。
2、术中
操作时一般经皮穿刺股动、静脉送入心导管,幼儿穿刺有困难者,亦可切开大隐静脉或贵要静脉将导送入,或切开皮下穿刺动脉 。将导管送到选择造影的部位 。导管在血管及心腔中时要用肝素盐水(500ml中含肝素40mg)冲洗滴注于心导管内以防导管凝血,如做左心系统造影,导管置入动脉系统中即应从导管中推入0.5ml/kg的肝素进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造影完毕后退出心导管在要穿刺部位按压止血,至不再出血后加压包扎,尤其动脉穿刺应注意止血彻底,以免形成血肿 。如为切开插管,静脉可把远端血管结扎 , 动脉则应用无创血管缝线缝合血管破口,然后疑合皮肤切口 。
3、术后
心血管造影患者回到病房后,最初4~6小时内,尚应观察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功能的变化,心律失常,及造影剂不良反应等,以便及时处理 。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多饮水,麻醉未醒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静脉补液以促进造影剂排出,以减少对肾脏的影响 。并须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渗血 。股静脉刺的患者需卧床24小时,股动脉穿刺的患者需卧床36小时 , 避免过早下地造成穿刺部位血肿或夹层动脉瘤形成 。可作以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心血管造影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