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使用的误区


胰岛素使用的误区

文章插图
合理应用胰岛素在控制糖尿病的急性代谢紊乱、防治各种慢性并发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部分患者对胰岛素存在以下误解:
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 。”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胰岛素治疗,如1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合并重症感染、围手术期、妊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等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某个阶段需要使用,但以后还可以改用口服药治疗 。
②“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按需分泌的激素,医生之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已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对缺陷进行补充是必须的 。一旦血糖被控制住 , 就可以考虑减小剂量或停用 。但对于口服药失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 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
③“胰岛素特别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确实是胰岛素治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 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糖,适时合理地调整剂量,注射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
④“打胰岛素会发胖 。”胰岛素是一种促生长激素,应用后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只要剂量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配合减轻体重的药物,能使体重基本稳定 。另外,不同胰岛素对体重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具有优势 。
⑤“打胰岛素很疼 。”目前注射胰岛素的专用针头都有光滑的外涂层,且针头非常细,注射时几乎不会感觉到疼 。另外 , 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经末梢少,疼痛感不明显 。
⑥“打胰岛素的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的注射装备大多采用笔式注射,使用和携带起来比较方便 。很多医疗单位都配备专门的教育护士,对患者进行讲解和示范,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掌握 。
⑦“胰岛素是最好的药,最好一诊断糖尿病就打 。”糖尿病患者是否首选胰岛素治疗需根据病情综合判断 。主张适时、合理应用胰岛素,反对过度或滥用 。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
临床选用药物原则
临床选用抗糖尿病药物要合理 。Ⅰ型糖尿病患者于确诊后应立即应用以胰岛素为主的治疗 , 同时予以饮食疗法,口服药仅作辅助治疗 。Ⅱ型患者于确诊后,如无急性感染,大手术前,应先予以饮食治疗,特别在超重或肥胖患者 。在病情允许下尚应鼓励开展体育活动 。经过1个月的观察和复查,如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时,才考虑加用抗糖尿病口服药,必要时胰岛素 。
早期轻、中度Ⅱ型患者,临床少有或无症状,常伴肥胖 , 一般仅有餐后高血糖或空腹高血糖 。这类患 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尚无障碍或障碍轻微,主要是呈现胰岛素抵抗,首选药物宜为甲福明或阿卡波糖 。中度患者除胰岛素抵抗外,已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障碍,空腹血糖常超过10mmol/L , 足量甲福明或(和)阿卡波糖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时,可以联合应用磺酰脲类药中的一种 。
重度患者已有明显的胰岛素分泌障碍,常伴有消瘦,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或C-肽反应性低或无,尽量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或阿卡波糖的联用,仍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需在口服药基础上加用小剂量(12~20U/d)中效胰岛素睡前或早餐前 。
【胰岛素使用的误区】在控制高血糖时,虽应避免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然而当口服药不能达到控制目标时 , 应以消除高血糖症的毒性作用为重,及时应用胰岛素,以免延误病情 。

胰岛素使用的误区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