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湿阻

【2 湿阻】

2 湿阻

文章插图

【病因病机】
1.感受湿邪长期阴雨,空气潮湿,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工作于潮湿之处,或冒雨露雾湿,湿邪则易袭人而病 。我国长江流域,沿海等地,每到夏令梅雨季节,雨量集中、空气潮湿,持续时间亦较长,这段时期稍有不慎,即可感湿而病 。
2.脾虚生湿生活不节 , 如嗜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饥饱不匀,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停聚而生湿 。
因此,病因有外湿与内湿之分 , 湿邪侵人人体的途径,就外感而言,是从体表、肌肤而人 。“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临证指南医案·湿》) 。至于内生湿邪,是因脾胃功能失职,运化失常而生 。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 。外湿发?。欢喾钙⑽福?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而脾失健运,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
湿阻的病位在脾,因脾为湿土,不论外湿、内湿伤人,必同气相求,故湿必归脾而害脾 。湿阻的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 , 升降失常,运化障碍 。脾为湿土,其性喜燥恶湿 , 湿为阴邪 , 其性粘腻重浊 , 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则脾为湿困,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运化失职 。水谷既不能运化,则脘痞纳呆,腹胀,大便不爽等;水津亦不能转输,脾主肌肉,湿困肌肤则头身困重 。湿性粘腻,故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
不论外湿、内湿,在疾病的过程中,有湿邪从寒而化,亦有从热而化的病理变化趋向 。形成湿邪寒化和热化的不同病理变化的主要条件:(1)感邪性质或环境 。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或天暑地蒸 , 或嗜食酒酪所致,湿邪多从热化;或居于阴冷卑湿之地,或嗜食生冷所致,湿邪多从寒化 。(2)体质差异 。凡面白阳虚之人 , 一旦感受湿邪 , 湿易从寒化,成为寒湿之证;面赤阴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 , 易从热化,成为湿热证 。(3)脾胃状态 。素体脾胃虚弱者,感湿易从寒而化;平素胃中积热火盛者 , 感受湿邪易于热化 。(4)治疗用药 。若过用寒凉之品 , 湿邪易于寒化;妄用燥热之剂,湿邪易于热化 。湿从寒化,多易损伤脾阳;湿从热化,多易损伤胃阴,这又是湿邪寒化或热化后的病理发展趋势 。但湿为阴邪,性粘滞重浊 , 湿胜则阳微,湿从寒化,乃是湿邪致病的主要发展趋势,故湿阻在临床表现上,寒化者多于热化 。

2 湿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