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哮病

【3 哮病】

3 哮病

文章插图

痰的产生,由于上述病因影响及肺、脾、肾,肺不能布散津液 , 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而引发 。
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 , 邪气触动停积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道,气道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而喘促,痰气相互搏击而致痰鸣有声 。《证治汇补·哮病》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医学实在易·哮证》也认为哮病为邪气与伏痰“狼狈相因,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驹有声 。”由此可知,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 。由于病因不同 , 体质差异,又有寒哮、热哮之分 。哮因寒诱发,素体阳虚 , 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因热邪诱发 , 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 。或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则为寒包火证 。寒痰内郁化热,寒哮亦可转化为热哮 。
若哮病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 , 痰热伤及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 。于是 , 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布津,则痰浊内蕴,并因肺不主皮毛,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转输水津上归于肺,反而积湿生痰;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生痰,因肺、脾、肾虚所生之痰上贮于肺,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 。可见,哮病为本虚标实之?。?标实为痰浊,本虚为肺脾肾虚 。因痰浊而导致肺、脾、肾虚衰;肺、脾、肾虚衰又促使痰浊生成,使伏痰益固,且正虚降低了机体抗御诱因的能力 。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本病难以速愈和根治 。发作时以标实为主 , 表现为痰鸣气喘;在间歇期以肺、脾、肾等脏器虚弱之候为主,表现为短气、疲乏,常有轻度哮症 。若哮病大发作 , 或发作呈持续状态 , 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 , 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 , 严重者因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 。

3 哮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