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哮病

【6 哮病】

6 哮病

文章插图

分证论治
『发作期』
·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 , 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 , 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 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 , 喷嚏 , 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
方药:射干麻黄汤 。
·本方用射干、麻黄宜肺平喘,豁痰利咽;细辛、半夏、生姜温肺蠲饮降逆;紫菀、款冬花、甘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和中 。痰涌喘逆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苏子、杏仁泻肺降逆平喘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解表化痰 , 温肺平喘 。若痰稠胶固难出,哮喘持续难平者,加猪牙皂、白芥子豁痰利窍以平喘 。
若哮喘甚剧,恶寒背冷 , 痰白呈小泡沫,舌苔白而水滑,脉弦紧有力 , 体无虚象 , 属典型寒实证者,可服紫金丹 。本方由主药砒石配豆豉而成,有劫痰定喘之功,对部分患者奏效较快,每服米粒大5—10粒(<150mg) , 临睡前冷茶送下,连服5-7日;有效需续服者 , 停药数日后再服 。由于砒石大热大毒,热哮、有肝肾疾病、出血、孕妇忌用;服药期间忌酒,并须严密观察毒性反应 , 如见呕吐、腹泻、眩晕等症立即停药;再者本药不可久用 , 且以寒冬季节使用为宜 。
病久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 , 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咯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 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 , 用苏子降气汤,酌配黄芪、山萸肉、紫石英、沉香、诃子之类;阳虚者 , 伍以附子、补骨脂、钟乳石等温补肾阳 。

6 哮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