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文章插图
……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简称恶组,是一种主要改变为全身进行性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弥漫性浸润的恶性疾病 。
病 因
病因不明 , 可能与肿瘤病毒或基因异常有关,但尚未确定 。
临床表现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见于成人 , 以表壮年最多,偶见于儿童及婴儿,男女发病比例约2:1 。本病按主要受累器官分为皮肤型、眼型、脑型、心型、鼻咽型及胃肠型等;以皮肤损害为首发或主要症状的恶组称皮肤型恶组 。

皮肤型恶组的皮损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前者约见于10%患者 , 好发于头皮、四肢及躯干 , 多泛发全身,偶可局限于某一部位 。皮疹初起为色泽鲜红的丘疹或结节,以后可融合为紫红色斑块,大小不等,可伴有疼痛或压痛,有的皮损破溃形成溃疡,可深达肌层,表面覆黑痂,伴有恶臭,皮损还可表现为红斑、水疱、肿块、红皮病样改变等,也可呈脂膜炎样改变,患者可仅有一种皮损或多种皮损并存 。非特异性皮损表现为瘀斑、黄疸、脱发及带状疱疹等;急性起病,发展迅速,从出现症状开始,平均存活期6个月左右 , 可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持续发热、进行性衰竭、出血、白细胞减少 , 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 肝肿大和脾肿大等 。
组织病理
皮肤病变主要见于真皮中下部及皮下脂肪,瘤细胞形态多样,低分化者细胞有异型性,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可见不典型分裂象 , 分化较高者与正常组织细胞相似 , 胞质丰富,胞核圆形,可呈空泡状 , 中内有凹陷,有明显吞噬红细胞、白细胞、核碎屑、含铁血黄素或脂质的现象 , 并可见多核巨细胞 。若见较多的不典型核深染的组织细胞浸润时,常提示病情严重;瘤细胞常分布松散,彼此不粘附,有助于诊断 。表皮和真皮早期一般不受累,晚期可因瘤细胞侵犯而破溃,皮肤附属器也可受累,瘤细胞可向下扩展至皮下组织深层或其下深部组织,常沿脂肪细胞间浸润,但对脂肪细胞破坏较轻,较少见到噬脂细胞;血管周围瘤细胞增生明显时,血管腔可受压闭塞;组织可因瘤细胞侵袭或血管闭塞而出现大片坏死,坏死区可见散在的瘤细胞 。
病变程度、细胞类型及噬红细胞现象在全身各处分布不均匀 , 故一次或多次活检找不到病变不能除外恶组的可能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可诊断本病 。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罕静『梅⒂诙?nbsp;, 主要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瘤细胞单一,在骨髓内呈弥漫分布,无吞噬现象 。

2、组织细胞型淋巴瘤: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但多粘着而不松散 , 形态较一致,很少见噬红细胞现象,仅晚期可出现全身性病变;免疫组化可明确细胞来源 。

3、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也可呈弥漫性浸润,并有吞噬现象,但多为成熟性,无明显异型性 。

4、霍奇金?。嚎杉卣餍缘腞-S细胞 。

5、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病变可长期局限于皮肤,全身症状较轻,可见吞噬现象 , 但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有认为本病是恶组的低度恶性型 。
治 疗
本病治疗困难,各种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暂时缓解 。一般选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或甲基苄肼等单一化疗或联合化疗;限局性皮损也可采用放疗;有条件者可考虑同种骨髓移植 。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