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

文章插图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的概述
1、定义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一般认为该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结节性红斑常见于小腿伸侧,临床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疼痛性炎性结节,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有局限性,易于复发 。

2、别称

3、发病部位
小腿伸侧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中青年女性
6、科室
皮肤科
结节性红斑的典型症状
1、结节性红斑的典型症状
结节性红斑常见于小腿伸侧,临床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疼痛性炎性结节,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有局限性,易于复发 。发病前有感染史或服药史,皮损突然发生,为双侧对称的皮下结节,自蚕豆至核桃大不等,数目达10个或更多,自觉疼痛或压痛,中等硬度 。早期皮色淡红,表面光滑,轻微隆起,几天后,皮色转暗红或青红,表面变平 。3~4周后结节逐渐消退,留暂时色素沉着,结节始终不发生溃疡 。皮损好发于胫前,也可见于大腿、上臂伸侧及颈部,少见于面部 。

2、结节性红斑的分类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以下几类:
湿热型:多因湿热下注,凝滞血脉,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成,症状起病较急,病前有轻重不等的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等症状,以后在小腿伸侧出现略高出皮面的鲜红色红斑结节局部灼热、压痛明显、不破溃,重者下肢浮肿 。
湿寒型:症状结节反复发作,径久不消,关节痛,遇寒加重 。多因脾虚湿盛、阳气不足、腠理不固,以致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发病 。
气滞血瘀型:病情缓慢,反复发作,皮损暗红,稍高出皮面、灼热、压痛明显、尿黄、大便结、舌暗或有瘀斑,舌质红、脉沉缓 。
气虚血瘀型:两下肢屈侧足踝上方,3-5cm大小暗红色硬结斑块,中等硬,轻度压痛,红斑消退后留有褐色萎缩性疤痕 。瘀阻经络,营养不良、月经衍期、面色无华、脉细无力、舌淡苔光、每年逢春复发加重 。
血热瘀滞型:全身症状有乏力、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结节较坚实,不易消散,反复缠绵、苔溥白,舌质红、脉细数,素有瘰疬痰核(淋巴结核)或其它结核病 。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病机
1、链球菌感染
某些患者可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之后 。
2、结核菌感染
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该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 。国内统计同时合并结核菌感染,或有陈旧性结核病灶,或结素试验阳性者,占60%以上,认为该病是机体对结核菌或其毒素的过敏现象 。
3、药物
某些药物尤其是溴剂、磺胺药以及口服避孕药,是该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
4、迟发性变态反应
该病是一种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真正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有人认为该病是一种血管对微生物或其他抗原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
5、其他疾病
其他如自身免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节病等均可伴有结节性红斑 。此外,急性、慢性白血病,也可伴发该病 。

结节性红斑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根据典型的皮肤损害,好发于小腿胫前,有压痛,不破溃,发病前有感染史,服用药物史(磺胺类、避孕药、溴及碘剂等),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皮下脂肪小叶间隔性脂膜炎即可确诊 。
需要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和硬性红斑鉴别 。

结节性红斑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