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土茯苓

文章插图

土茯苓的概述
1、土茯苓的概述
土茯苓,中药名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味甘、淡,性平 。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
2、土茯苓的别名
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 。
【土茯苓】
3、土茯苓的性状形态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 。质坚硬 。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无臭,味微甘、涩 。
4、土茯苓的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平 。归肝、胃经 。
5、土茯苓的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
6、土茯苓的产地分布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 。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土茯苓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
根茎中含落新妇甙(astilbin),黄杞甙(engeletin),3-O-咖啡酰莽草酸(3-O-caffeoylshikim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葡萄糖(glucose) 。
2、土茯苓的功效作用
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等症 。
3、土茯苓的毒副作用
肝肾阴虚者慎服 。
土茯苓的分类
暂无此方面介绍 。
土茯苓的药方选录
1、《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
2、《本草图经》:“敷疮毒 。”
3、《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
4、《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 。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 。解汞粉、银朱毒 。”
5、《本草正》:“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
6、《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
7、《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
8、《陆川本草》:“治脚气 。”
9、《江西草药》;“杀虫解毒 。治瘰疬,小儿疳积 。”
土茯苓的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O.5~1两 。外用:研末调敷 。
土茯苓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

土茯苓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