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


我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

文章插图

文/古典丨新精英生涯创始人
本文摘选自古典老师新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空洞 , 我们如何填满这些成长空洞?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玩虚假自我的游戏 。
物质的游戏
当遇到空洞,我们几乎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东西填上 。铺天盖地的广告就是在干这个的,什么东西,能满足你什么需求——房子填满安全感的洞、钞票填满自尊的洞、学历填满智慧的洞、消费填快乐的洞——我们努力搞来这一切的东西,按照说明书塞在自己心里的洞里面,这让我们感到一种充实的满足 。仿佛单凭这些东西,我们就已经能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
一开始,物质带来的充实感的确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带来新的问题——你很快会发现,物质带来的快乐在逐渐递减 。第一个一千块钱的快乐,现在需要赚十万才有;第一次开捷达的感受也许在宝马上也找不回来 。你于是匆忙投入下一轮赚钱和下一轮消费,等待这轮快感的推背感 。但等到快感消失,心里的洞又露了出来 。这促使我们迅速再来一轮这个轮回——更多的钱,更好的物质,更短的快感,更多的失落,更多的钱……
当物质越来越多填满心里的洞,满足了你的各种全方位的需求 , 慢慢的你把他们视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你介绍自己的时候先说头衔,你同学聚会“不经意”透露自己收入,你看衣服先看价格……
因为你用了那么多物质填满你洞 , 就好像补牙一样,你开始把这些物质当成“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如果你身处一个什么都用钱买到的社会,你自然会认为——钱最重要 。无怪很多人会把某个数字的钱做生命目标呢 。你肯定自然而然的认为——财富、物质和尽可能的满足自己需求 , 是生命最重要的三个部分 。拜金、成功学和享乐主义,三者合谋,构建出这个建立在物质之上虚假自我的骗局 。
用物质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剧是:没有人的能力能跑赢欲望 , 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东西,却无力的发现,那个空洞还在 。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而绝非幸福 。快乐和幸福,本就是两个东西 。
你占据的东西,也在占据你 。
他人认同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完全靠父母亲的认同生活 。婴儿是如此奇怪的一种小东西 , 每隔2个小时定时发出恼人的哭声,专注于把奶水变成屎尿,而且还全无说明书 。如果没有父母的喜爱和认同,我们根本不可能活下来 。逐渐我们长大,我们开始把寻求认同的目光转向老师和长辈,在青春期投向朋友、异性和偶像 。在我们成年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认同 。
这也是为什么当爱情或友情破裂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那么的痛苦 。经历过真正爱情或友情的人都明白,心疼才不是一种文学的比喻手法,那是一种真实的生理体验 。两个人互相用对方填满了自己的空洞 , 他们如此紧密的在一起,呆了那么久 , 像一对连体姐妹 。日子一长,你把这些被填满的部分认为是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感觉如此美丽,就好像“两个灵魂在一个身体” , 而等到关系结束,两个人不得不分开,这种感觉又会如此痛苦——这种分离带来的强烈的撕裂感,就好像要扯掉一个已经长在你身上的器官一样 。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文字、歌曲、戏剧、艺术记录这种情感的美妙与痛苦 。
和上一个故事一样,当你的成长空洞被别人的认同所填满——你会感到安全和快乐——慢慢的,你开始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当你获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你就觉得自己在不断的“成长”,越来越“有面子有地位” 。当这种外界的认同成为你自我的主要部分,你开始认为,那个“被认同”的部分,那个你的名声、地位 , 才是你真实的自我 。从这一刻开始 , 你就被别人的认同绑架了 。
灵魂只能独行 。两个人格独立的人,无法永远一致,当方向不同,意见向左,别人就会拿走填满在你的空洞里的认同而离去 。这时你感到巨大的空虚和疼痛感——你会觉得“失去了自我”“没有生活的意义” 。为了继续保持这个你认为的“自己” , 你只有两个选择——跟别人走,按照别人认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 。或者迅速找一个一模一样的下家填充进来 。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很容易看到第一种选择——我知道的一位母亲,为儿子安排好了一切人生选择,当儿子到了有力反抗的年龄,每次有冲突,妈妈就当场下跪,儿子偃旗息鼓,妈妈站起来哭着说,你真是孝顺的孩子 。这场景我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为了不失去父母的认同,做一个”好孩子“,很多人被父母所绑架,一辈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来生活 。为了不失去朋友或同事的认同,甘心一辈子做没有主张和方向的“老好人”,不和任何人冲突;为了不失去大众和旁人的认同,名人们甘心做一个粉丝眼中完美的”假人“ , 被粉丝所绑架 。这并非善良,而是无能的表现 。
而在亲密关系中常见到第二种选择 。我曾见过一个连续三场恋爱都遇到“文艺贱男”的优秀女子,每次的故事都如轮回一样——天崩地裂的失恋、忽如其来地感动、众叛亲离地投入、让人窒息的24小时全天候连环绝命CALL、爱恨交加地离开、天崩地裂的失恋——不是命运多舛,也不是因为自己点背,全因为他们心里的洞,只能由那一类人填满 。如果没有意识到你心里的洞,从内至外的修炼,这个轮回会无休无止 。所以,亲密关系中,你是谁 , 你就会遇到谁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寻求“被认同”是社会的构成理由,但是一旦过度追求“被认同的我”,则真我遍体鳞伤 。尤其在我们这个提倡以和为贵的文化中,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玩得好的甚至被称为美德 。不知道你怎么想 , 看着那些被称为早慧,年纪轻轻就八面玲珑四面来凤的孩子 , 我总觉得可怜又恶心 。
你以为大家都喜欢和离不开你,其实是你离不开他们的喜爱 。
我们渴望成长而产生空洞 , 我们用非我的东西填洞 , 我们逐渐认为填充物才是真实自己,现在他们开始反过来占据我们,真实的自己被我们丢了 。这就是虚假自我的游戏脚本 。
当你把”成长空洞“换成”钱、爱情、关系、认同、自尊” , 再填上年代时间地点姓名,就构成了这世间的各种悲剧故事 。
你就理所当然的把自己玩死了 。
如果你曾《拆掉思维里的墙》,那你一定想看看《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关注微信号:新精英做自己(zhiyeguihua010)获得更多新书内容 , 免费赠书,书友交流 。
本文由 新精英生涯 授权发布 。如须转载请联系:nedpmail@163.com
【我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题图:Yuuichi Komatsu

我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