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穴


昆仑穴

文章插图

昆仑穴的概述
1、定义
昆仑,出《灵枢·本输》 。别名下昆仑 。属足太阳膀胱经 。经(火)穴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 。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直刺0.5—0.8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2、别名
下昆仑
3、出处
【昆仑穴】《灵枢·本输》
4、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高血压、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

5、穴位解析
昆仑 。昆仑,广漠无艮也 。昆仑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 。上昆仑名意与昆仑同 。
膀胱经经穴 。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 。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行,动而不居,故为膀胱经经穴 。
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原本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

昆仑穴的取穴方法
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 。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正坐或俯侧卧取之 。
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
昆仑穴的解剖位置
昆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短肌 。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 。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 。分布着腓肠神经 。该穴深层结构的血液营养来自腓动脉 。该动脉是胫后动脉在腘肌下方2~3厘米发出的,经胫骨后面与(踇)长屈肌之间下降至外踝,终于跟外侧皮 。在外踝上方4~6厘米处,发出穿支,穿经肌肉和小腿肌间膜至小腿前面,与胫前动脉的分支吻合 。该吻合对于小腿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液供应有实际应用意义 。
昆仑穴的疗法
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先将肌肉放松,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 。
昆仑穴的配伍
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痛;
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散热气化 。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痉、脊强、头眩痛、脚如结、腨如裂,昆仑主之 。疟、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 。大风、头多汗、腰尻腹痛、腨跟肿、上齿痛、脊背尻重不欲起、闻食臭、恶闻人音、泄风从头至足,昆仑主之 。女子字难,若胞衣不出,昆仑主之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瘛疭 。
《针灸大成》: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妊娠刺之落胎 。

昆仑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