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


阳和汤

文章插图

阳和汤概述
1、定义
阳和汤,中医方剂名 。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 。主治阴疽 。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
2、别名
阳和汤 。
3、组方
熟地黄30g,麻黄2g,鹿角胶9g,芥子6g,炒研肉桂3g,生甘草3g,炮姜炭2g 。
4、制法
水煎 。
5、性状
水状,色黑,味辛、微苦 。
阳和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 。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
2、临床应用
本方用于阴疽,临床应用以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为辨证要点 。
阳和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适用 。
2、用法用量
水煎服 。
若兼气虚不足者,可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 。阴寒重者,可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作用 。
【阳和汤】
阳和汤副作用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 。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用此方 。
阳和汤注意事项
1、阳证或半阴半阳证不可使用 。
2、阴虚有热,红肿发热或破溃日久者禁用 。
3、方中麻黄、肉桂、炮姜起发越阳气作用而设,用量切不可过量 。
4、肝阳上亢(高血压)者忌用 。
阳和汤药典记载
1、《成方便读》:“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协和诸药 。”
2、《外科症治全生集》:“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 。毒痰凝结也 。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 。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

阳和汤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