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俞穴


肝俞穴

文章插图

肝俞穴的概述
1、定义
肝,肝脏;俞,输注 。穴为肝脏气血输注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2、别名
肝俞穴
3、出处
《灵枢·背俞》
4、主治疾病
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等 。

5、穴位解析
肝,肝脏也 。俞,输也 。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
附注:肝的背俞穴 。
肝俞穴为经穴名(Gānshù BL18) 。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 。属足太阳膀胱经 。肝俞是肝的背俞穴 。肝即肝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故名肝俞 。
特异性:肝俞穴为肝之背俞穴 。
肝俞穴的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势,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或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
肝俞穴的解剖位置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7、第8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7、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7、第8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
肝俞穴的疗法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
针刺方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3~0.5寸 。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
艾灸方法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
肝俞穴的配伍
【肝俞穴】肝俞穴配百会穴、太冲穴主治眩晕、头昏头痛,有清热明目的作用;配支沟穴、阳陵泉穴主治胁痛;配太冲穴治目眩、胁肋疼痛;配肾俞穴、太溪穴主治健忘、失眠,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配大椎穴、曲池穴,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 。配期门穴,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炎,胁痛;配光明主治目昏 。
肝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
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的作用 。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
《备急千金要方》: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生白翳 。
《针灸大成》:黄疸,鼻 。

肝俞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