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价幸福的新指标


社会评价幸福的新指标

文章插图
导语: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 。幸福指数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满意度,而且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幸福指数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前沿问题 。
何谓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一种量化,即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 。幸福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 。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 。也就是说,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他还把影响效用的因素分为物质财富、健康长寿、环境改善、社会公正、人的自尊五大类 。英国心理学家罗斯威尔等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后认为,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 即幸福=P+5E+3H 。其中,P代表个人性格,包括个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生观、世界观、忍耐力等;E代表生存需求,包括健康、交友状况、财富等;H代表高级心理需求,包括自尊、自我期许、雄心、幽默感等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库克则将幸福指数分为两种形式 , 一种是个人幸福指数,包括人们自己的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在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人际关系、安全状况、社会参与、未来保障等方面;另一种是国家幸福指数,包括人们对国家当前的经济形势、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状况、政府、商业形势、国家安全状况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
我国学者对幸福指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幸福指数及其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出看法 。有的学者指出,幸福指数反映的是人们的幸福感,主要包括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感、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 。还有的学者指出,幸福指数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出的满意度评价,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个人所处社会阶层、个人生存状况和改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 。也有的学者把幸福指数具体化为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要素构成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
幸福指数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没有一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根本谈不上国民的幸福感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当代中国 , 人们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贫穷,大约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将贫穷列为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 一些非物质因素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大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之后,人们对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安全保障以及社会公平等非经济因素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 。此外 , 由于幸福与人们的主观感受分不开,因此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不同的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也会影响人们对幸福的评价 。
国民幸福指数有什么作用
一个国家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说明大多数社会成员已经开始摆脱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约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 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对我国而言,通过各种调查统计来研究国民幸福指数,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层次、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 进而制定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政策,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
国民幸福指数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到开始关注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强调社会个体的内在体验和感受,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重视并用好国民幸福指数,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
国民幸福指数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测量仪”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否很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最大利益、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 。从这些标准来看,我国以往比较重视的GDP等仅仅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是难以全面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状况的,并且在实践中可能导致政策选择上的片面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GDP是一个侧重于物质方面的量化指标 , 国民的福利增长、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况等不可能充分体现在GDP数字之中;而反映国民整体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则是一种更加全面、人性化的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GDP指标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指标更加全面、科学、完善 。
国民幸福指数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晴雨表” 。社会要良性运转,关键是要和谐稳定 。而社会能否实现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如何 。如果一个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幸福指数却不能随之提高甚至出现下滑,那么就有必要对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和政策导向进行认真反思 。国民幸福指数可以反映社会需求结构的态势、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社会整合程度的状况,观察国民幸福指数可以为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 。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国民的判断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变革和转型的效果,而国民幸福指数走势正是国民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预测指标 。当前 ,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 , 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密切关注各项重大政策对人民群众整体幸福感的影响,关注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差异和走势 , 关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幸福感的状况,将其作为社会良性运转的“晴雨表”,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如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社会评价幸福的新指标】国民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内涵丰富,涉及面广 。这也决定了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努力 。毋庸置疑 , 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上的,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 , 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大,生活富裕、物质财富充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相反,经济条件差、物质生活水平低则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同时 , 政治建设方面的民主状况、法治状况,文化建设方面的精神文明状况、国民教育状况,社会建设方面的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安全稳定状况 , 生态建设方面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个人的家庭状况、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职业状况等,都对人的幸福感、对国民幸福指数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程度 。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尤其应在两个方面着力 。

社会评价幸福的新指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