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


颅内高压

文章插图

颅内高压的概述
1、定义
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指颅内压持续保待在l5mmHg以上 。正常人平卧位颅内压约为10mmHg 。当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导致颅内高压 。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癫痫及脑疝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应尽快明确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对症处理,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

2、症状部位
颅内
3、症状科室
神经科
4、常见病因
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脑血流灌注过多等
颅内高压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
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
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
颅内高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颅内高压的检查方法
腰穿测压在L2~3间隙穿刺测压,若压力>l3.5mmHg或l80cmH2O即可确诊 。疑有脑疝形成者,不宜做腰穿 。
颅内压监测较腰穿测压准确,可动态了解颅内压变化 。
脑血管造影、CT和磁共振等 。

2、颅内高压的诊断鉴别方法
颅内高压要与脑积水、脑出血的症状鉴别 。
颅内高压的危害
脑血流量的降低 。正常成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人颅内,通过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进行调节 。正常的脑灌注压为9.3-12kPa (70-90mmHg) 。如果颅内压不断增高使脑灌注压低于5.3kPa(40mmHg)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效,脑血流量随之急剧下降,就会造成脑缺血,甚至出现脑死亡 。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影响脑的代谢和血流量从而产生脑水肿,使脑的体积增大,进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
库欣(Cushing)反应 。当颅内压增高接近动脉舒张压时,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出现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最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而导致死亡 。这种变化即称为库欣反应 。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部分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首先出现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出现呕吐、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及溃疡和穿孔等 。
【颅内高压】神经源性肺水肿 。病人表现为呼吸急促,痰鸣,并有大量泡沫状血性痰液 。

颅内高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