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262例


Q-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262例

文章插图
导读:面部色素性病变常见有雀斑、太田痣、咖啡斑及文身色素沉着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冷冻、皮肤磨削、化学剥脱及二氧化碳激光等 。本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应用Q开关钇-钕石榴石(Q-Nd:YAG)激光器,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共26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面部色素性病变常见有雀斑、太田痣、咖啡斑及文身色素沉着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冷冻、皮肤磨削、化学剥脱及二氧化碳激光等 。本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应用Q开关钇-钕石榴石(Q-Nd:YAG)激光器,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共26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76例,女186例;年龄5-67岁,平均25岁;其中太田痣12例、咖啡斑62例、老年斑12例、雀斑70例、文身色素沉着106例 。
1·2治疗方法采用长春光机所Q-Nd:YAG激光器,输出波长1064/532 nm,脉冲波宽10-15 ms,光斑直径2-4 mm,频率1-10Hz , 能量密度5-12 J/cm2;术前拍照存档以备术后对照;治疗部位用5%恩纳(EMLA)软膏外敷作表面麻醉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皮肤色泽和深浅,选择合适的输出波长、能量密度、光斑大小等技术参数;治疗时对病灶作光斑均匀扫描 , 逐步照射,避免遗漏或斑点的重复照射;表皮色素增加性病变如雀斑、咖啡斑、老年斑用波长532 nm,真皮色素增加性病变如太田痣、美容文身等用波长1064 nm,光斑直径2·0-4·0 nm , 脉宽10 ns,频率2-5次/s;根据患者皮损颜色深浅、性别、年龄不同选择能量密度8-10 J/cm2 。每个皮损照射1-3个光斑,光斑重叠部分不超过10% 。
1.2.1术后处理压迫止血,冰袋冷敷30 min,术后创面涂敷百多邦软膏;待创面自然干燥结痂,口服抗生素3-5天以预防感染 。治疗间隔期3-6个月 。
1·3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病变颜色完全消失,无瘢痕形成;显效:病变颜色变淡或面积减少60%以上,无瘢痕形成;进步:病变颜色变淡或面积减少30% -60%;无效:皮损无变化或面积减少少于30% 。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
2结果
接受治疗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因人而异,多数患者接受治疗5-7次 ,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斑痕形成 。疗效见表1 。
表1治疗结果例(% )
病种病例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有效率
太田痣12 10 2 0 0 100
咖啡斑62 56 6 0 0 100
老年斑12 11 1 0 0 100
雀斑70 67 3 0 0 100
文身106 96 9 0 1 99. 06
合计262 240 21 0 1 99. 62
3讨论
【Q-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262例】Anderson和Parrish于1983年提出利用病变组织对光脉冲的选择性吸收来对皮肤病变组织进行激光微观手术的原理[2] , 即选择性光热破坏原理 , 这一原理为Q-Nd:YAG激光的基本原理 。选择正确的波长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有目的地清除病变组织 。在治疗过程中,病变组织选择性吸收激光的能量后即被粉碎并逐渐被自身吞噬细胞清除 , 最终达到祛除病灶而不留斑痕的目的[3] 。本组病例采用1064 nm的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结果显示,治愈率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 。结节,但外用糖皮质激素起效慢,副作用大,且需要每天使用,依从性差 。得宝松是由微溶性二丙酸倍他米松和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酯钠组成的复合剂,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酯钠发挥即刻作用,微溶性二丙酸倍他米松吸收缓慢 , 维持疗效达10天以上;其次,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疥疮结节,药物易被结节内成纤维细胞吸收,并可延长药物与疥疮结节内成纤维细胞及基质胶原作用的时间 。本组观察显示,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疥疮结节,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 。因此 , 采用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疥疮结节,疗效好 。

Q-Nd:YAG激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262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