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将至,这几个养生常识须知晓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8日-20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30° 。
雨水,有两层含义 , 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 , 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 , 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
雨水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升高 , 但冷空气活动仍比较频繁,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升提的调理和养生技巧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在雨水节气里养出个好的身体 。
避风御寒慎防病
雨水时节正处初春,虽然气候从冬寒向春暖过渡,但仍处在调整阶段 , 冷空气仍较频繁 。外出踏青活动,当注意不要减衣过早,爱美的女士可围上一条薄丝巾,优雅大方又能保护颈部免受风寒 。初春乍暖乍寒,天气多变,老人家当慎防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尤其应该注意保暖 。
开始养阳
雨水过后,人体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
养脾胃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 。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是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 , 避免脾胃受凉 。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 。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干燥,宜食果蔬及汤粥,如枸杞粥、红枣粥、银耳粥等,调补脾胃亦可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 。
稳定情绪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 , 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 。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防潮除湿
随着天气转暖,室内逐渐开始出现回潮现象,湿气加重的问题让人甚是懊恼 。潮湿天气时,腰膝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 。及时使用吸湿剂、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爽 , 或可利用空调或专门除湿器抽湿,以免家具霉变、衣物湿冷致病 。家中食品防潮也不容忽视 , 食物尽量放入冰箱 , 干货注意密封保存,家中药品除密封外也可考虑加入安全的干燥剂 。
多加锻炼
【雨水节气将至,这几个养生常识须知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 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 。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 , 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 。所以多加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你神清气爽 。

雨水节气将至,这几个养生常识须知晓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