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交穴


龈交穴

文章插图

龈交穴的概述
1、定义
龈交为经穴名 。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原作断交 。属督脉 。龈交是督脉、阳明的交会穴 。龈即齿龈,交即交会,此穴在上齿龈中缝,为督脉和任脉的交会处,故名龈交 。龈交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等:如额颊中痛,面赤颊肿,面部疮癣,面神经麻痹,目赤肿痛,目生白翳,鼻中息肉,鼻渊,鼻窒,口歪,口噤,牙疳,项强,牙龈肿痛,牙关不开,口噤,齿衄,鼻衄,鼻塞,目翳,目赤疼痛,面颊赤肿,痔疾,癫狂,痫证,腰痛,黄疸,心烦,心痛,齿龈肿痛,口,口臭,齿痛,口舌糜烂,鼻瘜肉,鼻痔,目泪,多眵赤痛,颊肿,面部疱癣,腰扭伤,颈项强,头额痛,心烦痛,齿龈炎,角膜白斑,小儿面部湿疹,癔病,心绞痛等 。

2、别名
龈交穴
3、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龈交一 。
4、主治疾病
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点刺放血可辅助治疗痔疮 。
【龈交穴】
5、穴位解析
龈即齿龈,交即交会,此穴在上齿龈中缝,为督脉和任脉的交会处,故名龈交 。
龈,同“止斤”,《说文》:“龈,啮也 。”止斤,齿本也,指齿根肉也 。交,有交会之义 。本穴适当口内门齿齿根部,为任督二脉与胃阳明经交会的地方,故名之 。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手阳明之脉,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循鼻入上齿中” 。本穴有二,在上下门齿正中缝隙中,为唇系带与齿龈相结合处,唇齿相交之所,上者属督,下者属任 。
龈交穴的取穴方法
龈交穴位于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 。正坐或仰靠,提起上唇取穴 。
正坐或仰靠,提起上唇,于上唇系带与齿龈之移行处取穴 。
正坐仰靠位,提起上唇,于上唇系带与齿龈之间移行处取穴 。
快速取穴:唇内的正中线上,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相接处即是龈交穴 。

龈交穴的解剖位置
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
龈交穴下为上唇系带与牙龈之移行处、口轮匝肌深面与上颌骨牙槽弓之间 。布有上颌神经的上唇支以及眶下神经与面神经分支交叉形成的眶下丛和上唇动、静脉 。
层次解剖:上唇系带与牙龈之移行处→口轮匝肌深面与上颌骨牙槽弓之间 。
布有上齿槽神经和上唇动、静脉 。

龈交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