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茯苓

文章插图

茯苓的概述
1、茯苓的概述
茯苓,中药名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2、茯苓的别名
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 。
3、茯苓的性状形态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 。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 。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
赤茯苓: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 。
【茯苓】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
4、茯苓的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性平 。归心、肺、脾、肾经 。
5、茯苓的来源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
6、茯苓的产地分布
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主产于安徽、云南 、湖北 。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
含三萜羧酸,有茯苓酸、土莫酸、齿孑L菌、松苓酸、松苓新酸等,还含有多聚糖,主要为茯苓聚糖,含量最高可达75%,经结构改造后可得到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 。此外,尚含有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酸、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茯苓素、茯苓新酸、3-氢化松苓酸、麦角甾-7,22-二烯-3β-醇、7,9(11)去氢茯苓酸等 。
2、茯苓的功效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3、茯苓的毒副作用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马蔺为之使 。恶白敛 。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

茯苓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