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

文章插图

小儿麻痹症的概述
1、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 。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

2、别称
脊髓灰质炎
3、发病部位
全身
4、传染性
有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小儿麻痹症】1~6岁儿童
6、科室
感染科、儿科
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
1、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
小儿或青年发热,出现不对称的弛缓性肢体瘫痪或延髓麻痹而无感觉障碍者,经常几乎都是脊髓灰质炎,不过也可能由柯萨奇病毒和某些埃可病毒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 。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 。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 。神经原受毁坏,瘫痪不能恢复;如充血水肿挤压可不同程度或完全恢复 。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 。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 。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 。这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殊热型,凭此可与感冒相鉴别 。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

2、小儿麻痹症的分类
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病机
1、易感人群
1~5岁小儿发病者最多,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近年来小儿普遍服用疫苗,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和IgA 。保护性中和抗体,可维持终身 。病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罕见 。
2、传染源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 。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
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 。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4、流行特点
遍及全世界,多见于温带 。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热带和亚热带和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着差别 。过去流行以Ⅰ型病毒为主,Ⅲ型最少 。大规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减少,ⅡⅢ型相对增多 。

小儿麻痹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