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重阳节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从何时开始的

重阳节在古代是大节日,这一天不仅需要祭祀祭祖,爬山驱邪气,而且重阳节也一直是游玩的好时节,比如岭南的放纸鸢、河南的赏菊、北京的观红叶等等 。到了现代重阳节还有孝敬老人的说法 。那么在内蒙古重阳节风俗是什么?重阳节从何时开始的?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蒙古重阳节风俗是什么
【内蒙古重阳节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从何时开始的】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 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 , 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 ,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 还有插在头上的 。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 , 有些地方 , 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 , 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重阳节从何时开始的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 , 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 , 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 ,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汉代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
重阳节据说在汉高祖刘邦时代兴起的
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 。
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 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

内蒙古重阳节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从何时开始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