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定性


脑脊液蛋白定性

文章插图

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基本信息
1、定义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大低于血液中的蛋白质(血液中的物质不能自由进入脑脊液,似有天然屏障存在)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病变组织可直接释放出蛋白质,另外血浆中的各种蛋白质容易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因此,脑脊液蛋白定性检查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状态,但无特异性 。一定浓度的酚与蛋白质结合后,生成不溶性的蛋白沉淀 。

2、专科分类
神经
3、检查分类
脑脊液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脑脊液蛋白定性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阴性或弱阳性;(潘氏法)
阴性 。(罗琼法)

2、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脊髓腔肿瘤、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脑脊液循环梗阻等疾病 。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
含血的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为鉴别原来有无蛋白质增加,可用每微升1万个红细胞的相当增加蛋白质80mg/L来推算,最后用含血的脑脊液中实测的蛋白质量减去出血时从血中带入的蛋白质量由含红细胞数推算成的蛋白质量,即为原来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 。
脑脊液蛋白定性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吸5%的石炭酸溶液2ml于小试管内,加脑脊液1滴,在黑色背景下随脑脊液的下沉,观察有无白色云雾状及混浊出现 。

2、注意事项
潘氏法灵敏性高;罗琼法主要对球蛋白敏感,特异性较高,一旦试验阳性,诊断价值较大 。
使用阿司匹林、氯丙嗪、水杨酸盐、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可干扰蛋白定性试验 。
脑脊液蛋白定性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脊髓肿瘤
2、相关症状
剧烈眩晕,站立不稳,椎间盘脱出
脑脊液蛋白定性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
2、不良反应
【脑脊液蛋白定性】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

脑脊液蛋白定性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