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碱酯酶


血清胆碱酯酶

文章插图

血清胆碱酯酶的基本信息
1、定义
血清胆碱酯酶是肝细胞合成的酶类之一,能够反映肝细胞合成的功能 。肝脏有问题时,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减少,血清中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由于血清胆碱酯酶半衰期短,所以它是肝内损害时一种极为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用于估计肝的储备功能和肝病的预后 。

2、专科分类
消化
3、检查分类
生化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血清胆碱酯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酶速率法(37℃): 4300-10500U/L 。
试纸法: 38-80U/ml 。
比色法: 血清:130-310U/ml, 全血:8-120U/ml 。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

2、临床意义
急、慢性肝炎时,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程度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 。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 。
【血清胆碱酯酶】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肝性脑病时最为显着 。
亚急性重症肝炎,特别是肝性脑病时,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 。
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血清胆碱酯酶正常,伴有胆汁性肝硬化时则降低 。
原发性肝癌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取决于肝原来的情况和损害程度 。如伴有肝硬化或原有慢性活动性肝炎,酶活性常降低 。
病理性升高: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脂肪肝、原发性家族性高CHE血症、血清CHE变异、原发性肝癌等 。
病理性降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活动型、肝硬化、肝脓肿、各种癌、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贫血、感染、皮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遗传性血清CHE异常症、有机磷中毒(轻度中毒降低30%、中度中毒降低50%、重度中毒降低70%)、溃疡性结肠炎、肾功能不全、天疱疮、烧伤等 。
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血清中ChE使乙酰胆碱水解成胆碱和乙酸,未被水解的剩余乙酰胆碱与羟胺作用生成乙酰羟胺,乙酰羟胺与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形成棕色铁复合物,根据颜色深浅计算剩余乙酰胆碱含量,推算出水解乙酰胆碱的酶活力 。

2、注意事项
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避免溶血 。升高还可见于肥胖者,降低还可以见于饥饿者,妊娠晚期,以及摄入雌激素、氢化可的松、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巴比妥等药物后 。
血清胆碱酯酶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农药中毒性肾病,汞中毒,原发性肝癌,脂肪肝,肝硬化,有机磷农药中毒,丁型病毒性肝炎
2、相关症状
有机磷中毒,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麻痹,腹水,恶心与呕吐,消瘦,腹泻,心悸,多尿,发烧
血清胆碱酯酶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无 。
2、不良反应
无 。

血清胆碱酯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