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穴


太阳穴

文章插图

太阳穴的概述
1、定义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短暂晕倒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
2、别名
经外奇穴
3、出处
《太平圣惠方》:前关二穴,在目后半寸,是穴亦名太阳之穴 。
4、主治疾病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

5、临床运用
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
6、穴位解析
太阳为经外奇穴名(tàiyáng EX-HN5) 。出《备急千金要方》 。别名前关、当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太阳穴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穴 。主治偏正头痛,面瘫,面痛,目赤肿痛,麦粒肿,目翳,目涩,齿痛,感冒,眩晕,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 。每日揉按5~10 min,有预防感冒、头痛的作用,还可美容除皱 。
太阳穴的取穴方法
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 。一般都采坐姿 。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 。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
太阳穴的解剖位置
在颞筋膜及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布有三叉神经第二、三支分支,面神经颞支 。

太阳穴的疗法
针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
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 。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
治偏头痛向后平刺1~2寸,透率谷,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同侧颞部 。
治三叉神经痛向下平刺1.5~2.5寸,透下关,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面颊部 。
注意:针刺时,手法不能过强,退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
太阳穴的配伍
太阳配太冲、委中、关冲、风池、合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作用,主治天行赤眼 。
太阳配攒竹、肝俞、太冲、光明、肾俞、照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作用,主治视物易色 。
太阳配头维、率谷、风池,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偏头痛 。
太阳配印堂、合谷,治感冒头痛 。
太阳配百会、四神聪、太阳,治偏头痛 。
太阳配颊车、耳门、水沟、承浆,治口眼斜 。
太阳配颊车、耳门、听会、耳尖、风池,治目睛斜视 。
太阳穴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
太阳穴居眉毛外端和目外眦之间,位于头之偏侧,因此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穴;如每日揉按5~10 min,有预防感冒、头痛的作用,还可美容除皱 。

文献摘要
《太平圣惠方》:前关二穴,在目后半寸,是穴亦名太阳之穴 。头风、赤眼头痛、目眩目涩,可灸 。针入三分 。
《圣济总录》:眼小眦后一寸,太阳穴,不可伤,伤即令人目枯,不可治也 。
《针灸大成》: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 。治眼红肿及头痛,用三棱针出血 。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颈,紫脉即见,刺出血立愈 。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出血,极效 。
《良方集腋》:偏正头风,斑蝥一个,去头足翅,隔纸研细为末,筛去衣壳,将末少许点在膏药上,如患左痛贴右太阳,患右痛贴左太阳,隔半日取下,永不再发矣 。……头风痛坏一目,川贝母一粒,白胡椒七粒,共研末,葱头汁为丸,如柏子大,用膏药贴在太阳穴,目可重明 。
【太阳穴】《验方新编》:风火眼痛,黄丹和白蜜调敷太阳穴立效 。

太阳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