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膈肌


中医看膈肌

文章插图
导读:膈 , 为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 , 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
【中医看膈肌】在膈的起始处,胸骨部与肋部之间以及肋部与腰部之间,往往留有三角形的空隙,没有肌束,仅有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和膈肌筋膜,成为膈的薄弱区 , 称为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 。这些结构使胸腹腔内的混元气易于沟通混化 。
膈为主要的呼吸?。账跏? ,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 , 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少,以助呼气 。随着膈肌的上下往返运动,也促进了各部混元气之间的混化 。膈肌下降时,心肺之气可随之下降至混元窍,甚至可降至命门,呼气时可引肾气上升,使心肺肾气相混化 。另外还可使胸中之气(天之气)和腹中之气(地之气)相混化,使充溢在五脏周围的混元气连成一体,汇聚在混元窍,同时也驱动了脏真混元气与躯体混元气之间的混化与转化 。
从中医学这个角度来看膈肌的作用与以上所述并无矛盾 。中医学认为人在生理状态下,是以阴阳、水火、精血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 。心位居于上,其性属阳,属火;肾位居下 , 其性属阴 , 属水 。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的“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 , 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即是从宇宙范围来说明阴阳水火的升降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中,随着人的呼吸运动,膈肌的一上一下,而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长至心,则能滋养心阴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 彼此交通 , 相互协调,这种关系 , 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心或肾本身的阴阳失调可导致这种关系的破坏 , 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若心火亢于上 , 不能下交于肾 , 或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那么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称之为“心肾不交” 。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仲、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多属“心肾不交” 。

中医看膈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