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有哪几种 地震波分为几种类型

导语:地震波在介质改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传递速度,会产生折射或者反射行为 。那么,地震波有哪几种?地震波分为几种类型?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波有哪几种
地震波主要分为表面波与实体波 。表面波只在地表传递,实体波能穿越地球内部 。
实体波又分成P波和S波两种 。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压缩(Pressure) , 为一种纵波,粒子振动方向和波前进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进速度最快,也最早抵达 。P波能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递 。
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进速度仅次于P波 , 粒子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前进方向,是一种横波 。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递,无法穿过液态外地核 。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 。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表面波有低频率、高震幅和具频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传递,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
地震波简介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 。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
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 , 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 。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
地震波的价值
地震波在科学家眼中还有另外一种价值,即它能带来更多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震学家通过各种仪器对地球存在的地磁场、地电场及水的化学成份含量等进行检测,然后依这些检测所获取的信息 , 进而判断地球内部某个地方是否存在能量积累,是否出现应力加剧,是否有发生强震的危险 。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更加“活跃”的地震波冲击,而不是此前认为由于地震引发的当地破碎岩层,由于相对静态的自身压力导致的附近地壳重组 。
沿着地表或地球内部界面游走的地震波被称为面波,经过遥远的距离后也未缩小的原因在于地球表面是球面:在震中同一半球传播时是扩散 , 在另一半球是集中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密度变化,与单位时间扩散的大圆周长C成反比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若地块不存在断裂 , 地震波的起伏可在地块内相互抵消,不会影起剧烈震动 , 反之,震动就会非常强烈,裂缝就是地震波起伏的分界线 。小地块质量愈小 , 与地球整体运动速度差异就愈大,相对地球震动就愈强 。这是地震波对已孕育成熟的地震有激发作用的原因 。
我国知名地震
辽宁海城地震发生于1975年2月4日 。地震震级为7.3级,震中烈度为Ⅸ度强 。极震区长轴为北西西向 。这是中国首次预报成功的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并在震前采取了预防措施 , 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居民伤亡 。这次地震的前震活动比较典型,是这次地震预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期预报的依据有“震中迁移”、“地震空区”和水准测量 。短期预报的依据有各种宏观前兆 。
【地震波有哪几种 地震波分为几种类型】河北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 。地震震级为7.8级 , 震中烈度为Ⅺ度 。同日18时43分,又在距唐山40余公里的滦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 。唐山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 。这次地震有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 。与唐山地区毗邻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坏 。有感范围很大,波及辽、晋、豫、鲁、蒙等14个省、市、自治区 。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公里 。此震发生于观测台网较多的地区,但短期和临震预报未能成功 。主要原因是:大震之前没有前震活动;其他前兆现象出现较晚;震区是工业城市,对前兆观测的干扰大 。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 。调查表明 , 震前已有预滑现象发生 。

地震波有哪几种 地震波分为几种类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