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肿


小儿水肿

文章插图
【小儿水肿】
小儿水肿

小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的一种常见病证 。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阳水和阴水 。阳水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阴水多见于西医学肾病综合征 。小儿水肿好发于2—7岁的儿童 。阳水发病较急,若治疗及时,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阴水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 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

小儿水肿的发病,阳水多于成人,总的疗效预后亦好于成人 。

古代医籍关于水肿的记载颇多 。《内经》就有“肺水”、“脾水”、“肾水”、“风水”、“皮水”等记载 。以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至元代朱丹溪将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两类 。《内经》提出的“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为治疗阳水确立了治疗大法 。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 , 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由于小儿感受风热、风寒 , 或患乳蛾、丹痧、疮疡病后,加之禀赋不足或素体差异,内、外因相合导致水液代谢异常 , 水湿潴留发为水肿 。

感受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热、寒、湿邪,从口鼻或皮毛侵犯肺经,使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 , 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是为“风水” 。

湿热内侵肌肤患有疮疡疖痈、丹痧疹毒,由风毒则内归于肺,由湿毒则内归于脾 。风湿热毒外袭肌表,内归肺脾,肺失通调,脾失运化 , 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引起水肿 。肺脾气虚肺脾不足,亦是发生水肿的重要因素 。盖肺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且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脾为土脏居中焦 , 有运化水湿之能,为水之堤防 , 脾健则水湿自能运化 。小儿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 。若素体不足,肺虚通调失职 , 气不化水,脾虚运化失权,土不制水,以致水不归经而横溢肌肤,产生水肿 。

小儿水肿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