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古文中的说法

1、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 。《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清代,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 , 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
2、根据人的年龄 。不满20岁死亡的谓之“殇” 。青壮年死者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均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者谓之“寿终” 。
【死在古文中的说法】3、根据人的死因 。为某种事情舍命者谓之“殉”,如为职责因公而死谓之“殉职”;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 。死于非命谓之“凶死”等等 。

死在古文中的说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