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 按摩如何操作


小儿脑性瘫痪 按摩如何操作

文章插图
导读: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疾病 。常伴有智力低下、听觉与视力障碍及学习困难等 。以早产儿较多见 。……
现代医学认为发生本病的原因有脑部缺氧,难产、产伤、脑血管疾病导致的颅内出血 , 以及各种颅内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母亲在怀孕早期严重营养缺乏或放射线照射等皆可致脑性瘫痪 。中医学认为,脑性瘫痪属“五迟”(立迟、行迟、发迟、语迟、齿迟)范畴 。可由父母气血虚弱 , 先天不足,致婴儿生下后,禀赋亏虚,或后天护养不当,或疾病缠绵,均可使小儿身体虚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发为本病 。常见症状为主要表现中枢性瘫痪,可有多种情况 , 如四肢瘫痪,或一侧上下肢瘫痪,上肢一般较下肢重,发生于右侧者多于左侧 , 或两下肢瘫痪,一个肢体瘫痪等,轻症患儿仅表现下肢轻度瘫痪 , 走路步态不稳,两手动作笨拙 。另外,还可出现各种异常动作,如手足徐动症及舞蹈样动作等 。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 。
(2)患儿仰卧 , 家长以掌心对准中脘穴,顺、逆时针各摩动1分钟 。
(3)双手提捏双侧肩井穴各5~10次 。
(4)以指按揉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穴各1分钟 。
(5)患儿俯卧,家长以虚掌叩击脊柱两侧背、腰及骶部肌肉5~10遍,手法刺激宜稍强,然后,以掌根轻揉上述部位3遍 。
(6)患儿仰卧 , 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四肢处肌肉,反复操作2~5分钟 。
2.随证加减
(1)肝肾亏虚型:症见面色白,双目无神,智力迟钝,站立、行走、牙齿生长迟缓,甚至肢体瘫软无力,囟门宽大难合 , 舌质淡红,苔薄 。常用手法加
①补肝经100次,补肾经加至400次 。
②以指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
③按揉太溪1分钟 。
④以掌搓擦患儿两胁肋部1~3分钟 。
(2)心气不足型:症见面色白,智力不佳,精神呆钝,语言发育迟缓,或肢体瘫软无力,或手足颤动,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加
【小儿脑性瘫痪 按摩如何操作】①补心经300次 。
②按揉膻中、内关各1分钟,
③以指按揉心俞、厥阴俞各1分钟 。
(3)气血虚弱型:症见肢体瘫软,或走路步态不稳,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疲倦乏力 。头发稀疏萎黄,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至500次 , 推三关300次 。
②捏脊5~7遍 。
③揉血海20次,分腹阴阳20次 。
④掐四横纹10次,揉板门30次 。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位 , 家长站于一侧,以按揉法施于患儿脊注两侧 , 并重点在肺俞、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等背俞穴上,自上而下操作3~5遍 。
(2)以拇指点揉脊柱两侧并向下至臀部、大腿后侧 。小褪后部 , 以环跳、委中、承山为重点治疗 , 同时配合腰部后伸和髓关节后伸的被动活动,反复操作3~5分钟 。
(3)患儿仰卧 , 家长以拿揉法从肩关节起 , 沿上臂外侧,经肘部至腕部进行治疗,以肩、时、腕关节为治疗重点 , 反复操作1~3分钟 。
(4)以擦、搓手法在肩部、上肢部,手腕部操作3~5遍 。
(5)以拿揉法沿大腿正面,小腿外侧面向下,同时配合手掌按揉膝关节 , 反复操作3~5遍 。
(6)以拇指端掐揉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穴各10~15次 。
(7)以较重力量掐揉患儿指、趾未节端各3~5次 。
生活调理
(1)脑性瘫痪是由固定的脑部病变所引起,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 但如能早期发现 , 给予适当治疗,可减轻功能障碍 。
(2)要加强护理 , 对患儿要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 , 如鸡蛋、瘦肉、鱼,小米粥、牛奶等,并要多给患儿吃水果和蔬菜 。
(3)让患儿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如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和和预防肌肉挛缩的措施等 。
(4)脑性瘫痪的小儿,身体的抵抗力大都低下,要避免接触患有传染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人 。
(5)家长除睡前给小儿按摩外,在白天按上述方法,再加1~2次治疗,以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小儿脑性瘫痪 按摩如何操作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