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临床寒温并用法】寒温并用在外感病的应用
外感病包括外感伤寒、外感温病 。伤寒偏重于风寒之邪为?。?多新感即发;温病则偏重温热邪气为患,分为伏邪和新感 。虽然临证中同时感染寒热病邪的情况不多 , 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寒证也可出现热象,热证亦可出现寒象,或者温邪先伏于内、新寒复感于外亦不少见 。故对于此类寒热错杂的情况 , 宜寒温辨证,温散清凉并投 。刘英锋运用寒温合辨的经验组方柴胡杏仁汤,取《伤寒论》小柴胡汤与《温病条辨》杏仁汤合方而成,用于治疗高热不退的疑难病证,每能收到良好效果 。
王蕙兰等报道自拟寒温并用方治疗感冒192例临床观察显示:辛凉、辛温并用加用清热解毒的固定处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c强力银翘片,方中荆芥、羌活、白芷均为辛温发散、祛风解表药 , 配辛凉的薄荷及寒凉的蝉衣发散风热,寒温并用以更好地发散外邪,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既针对病原而治病,又可防化热于未然,桔梗宣肺利咽,配甘草对咽喉肿痛有良好疗效 。
寒温并用法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梁颖瑜认为岭南地区多湿热为?。?湿热之邪具有阴阳的不同属性 , 同时存在于体内,也可以理解为寒热错杂而致的病证,而湿与热两种病邪“以阳为旺则从阳,以阴为旺则从阴”,其病理性质可以随疾病正邪双方的演变而出现“从阴”、“从阳”的变化,此时,只用寒凉 , 每易耗伤阳气,促其化阴,纯投温热,又会助热伤阴 。当此错综复杂的变化之际,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宜寒温并用,清热祛湿 , 兼顾脾胃 , 并根据具体情况而调节寒温用药,以期祛邪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
郭玉青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泄泻”范畴,证属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湿邪为标,并夹它邪 。以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兼顾脾胃为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寒温用药,方药为:太子参30克 , 白术15克,茯苓15克,炮干姜6克,法半夏15克,黄连5克,黄芩15克,薏苡仁20克,陈皮10克 , 白芍15克,乌梅10克,甘草5克 。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3.7% 。
袁长津指出消化系统疾患多出现寒热互结,虚实夹杂 , 升降失常,中焦痞塞之症状,其擅长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常用半夏泻心汤,平胃散,小柴胡汤 , 小建中汤,小陷胸汤等方,其中尤擅于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并在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蒲公英、枳壳,疗效甚好 。
史方奇根据小儿脾虚久泻的病机,提出了补脾温中、除湿清热的治疗原则,习用经验方参连建化汤为主治疗小儿脾虚久泻,集扶正祛邪,调理升降,寒温并用三法于一方 , 效果显著 。
临床寒温并用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