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气串样”肿块的原因_腹部“气串样”肿块是怎么引起的

【腹部“气串样”肿块的原因_腹部“气串样”肿块是怎么引起的】

腹部“气串样”肿块的原因_腹部“气串样”肿块是怎么引起的

文章插图
导读:腹部“气串样”肿块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腹部“气串样”肿块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一些结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与结肠癌密切相关,并有现象提示影响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组结肠癌发病的环境、遗传因素可能存在差异 。环境(尤其是饮食)、遗传、体力活动、职业等 , 是影响结肠癌发病的可能病因因素 。
1.饮食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70%~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相关联 , 故在肿瘤发病中饮食因素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
(1)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的作用机制:可归纳如下:①影响肠道脂质代谢,高脂饮食使7a-脱羟基化酶活性增高 , 导致次级胆酸形成增多,而纤维素的作用正相反,并通过抑制重吸收、稀释及吸附、螯合作用,降低肠道的脱氧胆汁酸浓度增加粪便中固相物质 , 促进排出;一些饮食因素(如钙离子)可降低肠道离子化脂肪酸和游离胆汁酸的水平,这两种物质均对肠道上皮有损伤作用;抑制肠道胆固醇的降解 。牛奶、乳糖、半乳糖具有抑制胆烷氧化还原作用 。②纤维素还具有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并影响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调解肠道酸碱度,以及通过黏蛋白加强黏膜屏障作用,减少肠内有毒物质对肠上皮的侵害;③高脂肪及部分碳水化合物能增加肠道细胞酶的活性(如葡萄糖醛酸酶、鸟氨酸脱羟酶、硝基还原酶、偶氮氧化酶、脂氧酶、环氧酶),促进致癌物、辅癌物的产生 。④生物大分子活性的影响 。当胞浆酸化时,DNA合成受抑,细胞周期延长 。
(2)维生素: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均与降低结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有关,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维生素D和钙具有保护作用 。
(3)葱蒜类:葱蒜类食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在实验中多次证实了该类食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大蒜油能明显减少用二甲基胆蒽引起的结肠黏膜细胞损伤,并能使小鼠结肠癌诱发率降低75%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高摄入蒜类食品者结肠癌的发病危险是低摄入组的74% 。
(4)食盐和腌制食品:食盐量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之间的关系,研究高盐摄入量组,3种癌症的相对危险度均增高 ,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每周摄取3次以上腌制食品发生结肠癌的超额危险度是不足1次者的2.2倍(P<0.01) , 左半结肠癌为2.1倍,右半结肠癌为1.8倍 。该危险因素的解释可能与食品腌制过程所产生的致癌物有关,而高盐摄入可能是一种伴随状态 。
(5)茶:茶多酚是1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致癌剂的诱癌作用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每周饮茶(绿茶或红茶)3次以上者的直肠癌发病危险为不足1次者的75%,而与结肠癌组相关不密切 。近10余年来,研究提示饮茶与结肠癌发病危险呈显著负相关性,但也有与此相反结果报道 。由于饮茶对防止结肠癌的保护性作用的人群研究结果较少,目前还难以评价饮茶在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咖啡与结肠癌之间的关系尚难以确定 。
(6)微量元素和矿物质:①硒:多种癌症的病死率(包括结肠癌)与当地膳食硒摄入量及土壤硒含量呈负相关 。推测硒和钾与结肠癌低发病危险性相关 。但有认为这些因素可能仅仅是一些伴随因素,而并不直接影响人群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②钙:动物实验表明,钙能改善脱氧胆酸对肠道上皮的毒性作用 。有学者认为肠道中胆汁酸与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可以促进结肠癌的发生,而钙可以与之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皂化物,使得它们对肠道上皮刺激与毒性作用减轻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也提示 , 钙摄入可防止结肠癌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
2.职业因素与体力活动 结肠癌患者中绝缘石棉生产工人较常见 , 并且动物实验已证实吞食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 。此外,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等 。已经证实 , 在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的生产过程,经常应用的一种化合物质——丙烯腈有诱发胃、中枢神经系统和乳房肿瘤的作用 , 且接触该物质的纺织工人 , 其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 。尽管如此 , 一般并不认为结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
在职业体力活动的分析中发现,长期或经常坐位者患结肠癌的危险性是一些体力活动较大职业的1.4倍,并与盲肠癌的联系较为密切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对防止结肠癌(尤其是结肠癌)起保护性作用 。
3.遗传因素 据估计在至少20%~30%的结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1%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5%为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癌综合征患者 。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中80%~100%的患者在59岁以后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此外 ,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患者发生左侧结肠癌占多数,而遗传性非息肉综合征患者多患右侧结肠癌 。
通过全人群的病例对照谱系调查(1328例结肠癌先证者家系和1451例人群对照家系),结果表明:各不同先证者组别一级亲属结肠癌曾患率显著高于二级亲属 。结肠癌先证者诊断时年龄与其一级亲属结肠癌发病风险有关,先证者年龄越轻,家族一级亲属发生结肠癌的相对危险度越大 , ≤40岁结肠癌先证者一级亲属的相对危险度是>55岁组的6倍 。对于有结肠癌家族史的家族成员(一级亲属),尤其是对结肠癌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者的家族成员,应给予高度重视 。
4.疾病因素
(1)肠道炎症与息肉:肠道慢性炎症和息肉、腺瘤及患广泛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 。有严重不典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演变为结肠癌的机会约为50%,显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要高 。我国的资料提示发病5年以上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性较一般人群高2.6倍,而与直肠癌的关系不密切 。对于病变局限且间歇性发作者,患结肠癌的危险性较小 。
Crohn病亦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侵犯小肠,有时也累及结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ohn病与结肠和小肠腺癌的发生有关,但其程度不及溃疡性结肠炎 。
(2)血吸虫?。焊?974~1976年浙江省肿瘤死亡回顾调查和1975~1978年中国恶性肿瘤调查资料以及中华血吸虫病地图集 , 探讨了血吸虫病流行区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 。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省嘉兴地区10个县的血吸虫病发病率与结肠癌病死率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提示在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血吸虫病可能与结肠癌高发有关 。但从流行病学研究所得的关于结肠癌与血吸虫病相关的证据很少 。如目前在血吸虫病日渐控制的浙江嘉善县,该地区结肠癌病死率与血吸虫病发病率均曾为我国最高的地区,血吸虫病感染率明显下降 。然而,根据近年来调查结果表明 , 结肠息肉癌变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研究报告也认为,息肉癌变与息肉中血吸虫虫卵的存在与否无关 。此外,在上述两地区进行的人群结肠癌普查结果也不支持血吸虫病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未发现血吸虫病史与结肠癌发病存在相关性 。
(3)胆囊切除术:近年来我国大约有20篇以上的文献论及胆囊切除术与结肠癌发病的关系 。其中一些研究表明胆囊切除术后可以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尤其是近端结肠癌 。男性在做胆囊切除术后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与之相反的是女性在做该手术以后患直肠癌的危险性反而下降了 。也有观点认为胆囊切除后对女性结肠癌的影响比男性大 。
目前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结肠癌也不例外 。结肠癌作为一种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在其病因上也与之紧密相关 , 并认为饮食因素的作用最为重要 。目前仍以“高脂、高蛋白、高热量及缺乏纤维素摄入”的病因模式占主导地位,多数研究结果与此模式相吻合 。其他一些致癌因素相对作用较弱,如疾病因素、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等 。可以这样认为:结肠癌的致癌过程是以饮食因素的作用为主的,结合其他一些因素的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病因学研究的深入与多学科的渗透,目前已在病因假设对结肠癌的致癌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就流行病学领域而言,更为广泛地应用现代科技,对一些以往的结果不太一致的因素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对流行病学的结果所提示的可能病因将会进一步阐明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腹部“气串样”肿块的病因,腹部“气串样”肿块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腹部“气串样”肿块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腹部“气串样”肿块的原因_腹部“气串样”肿块是怎么引起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