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


早搏

文章插图

早搏的概述
1、定义
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
2、别称
过早搏动,期前收缩 。
3、发病部位
心脏 。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

5、高发人群
所有人群 。

6、科室
心内科 。

早搏的典型症状
1、早搏的典型症状
1.1、早期症状: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
1.2、晚期症状: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
2、早搏的分类
2.1、房性早搏:提前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0 。12秒,其后可有或无QRS波,QRS波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呈宽大畸形,代偿间歇不完全性 。
2.2、室性早搏:提前出现畸形QRS波,时限一般≥0 。12秒,QRS波前后无相关的P波,代偿间歇为完全性 。如早搏夹在2个窦性搏动之间称间位性早搏;同一导联上出现2种或2种以上形态的早搏,而配对间期固定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配对间期不等者称多源性室性早搏 。
2.3、结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的P波,或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或之后 。P-R间期<0 。12秒,代偿间歇完全性 。
早搏的病因病机
过早搏动可发生于正常人 。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 。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可无明显诱因,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氯仿、环丙烷麻醉药等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 。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 。

早搏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检查方法
1.1、房性过早搏动
P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基本心律的P波不同,P-R间期>0.12s 。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伴ST及T波相应改变的称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需与室性过早搏动鉴别 。房性过早搏动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时畸形QRS波群前可见提早畸形的P波 。提早畸P波之后也可无相应的QRS波,称为阻滞性房性早搏 。需与窦性心律不齐或窦性静止鉴别 。在前一次心搏ST段或T波上找到畸形提早P波的,可确诊为阻滞性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冲动常侵入窦房结,使后者提前除极,窦房结自发除极再按原周期重新开始,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见房性早搏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
频发房性早搏(标记A)提前的畸形P在前一次心搏T波上,下传QRS波与窦性不同的为室内差异性传导,第一个和第八个标记A其后无QRS波为阻滞性房性早搏 。
1.2、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
除提早出现外,其心电图特征与房室交接处性逸搏相似 。早搏冲动侵入窦房结的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干扰窦房结自发除极的则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歇 。
1.3、室性过早搏动
QRS波群提早出现,其形态异常,时限大多>0.12s,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ST随T波移位,其前无P波 。发生束支近端处的室性早搏,其QRS波群可不增宽 。室性早搏后大多有完全代偿间歇 。基本心律较慢时,室性早搏可插入于两次窦性心搏之间,形成插入型室性早搏 。偶见室性早搏逆传至心房的逆行P波,常出现于室性早搏的ST段上 。
房性或室性早搏有时由两个以上异位起搏点产生,心电图表现为二种或二种不同形态、配对间期不等的早搏,称为多源性早搏 。连续二次或三次和以上的早搏分别称为连发和短阵心动过速 。
2、诊断鉴别
2.1、功能性早搏
在中青年人中并不少见,大多数查不出病理性诱因,往往是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酗酒,喝浓茶,饮咖啡后引起的,一般出现在安静或临睡前,运动后早搏消失,功能性早搏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早搏大多会不治而愈,故无须治疗,但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思想乐观,生活有规律,不暴食,过量饮酒,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
2.2、病理性早搏
【早搏】患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及洋地黄中毒时,也常出现早搏,这属于病理性早搏,常见于下列情况:发生于老年人或儿童,运动后早搏次数增加,原来已确诊为心脏病者,心电图检查除发现早搏外,往往还有其它异常心电图改变,对于病理性早搏,应高度重视,及早上医院作心电图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如果出现严重的和频繁发作的早搏,最好住院进行观察治疗 。

早搏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