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
文章插图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指出: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穴位 , 根据不同穴位的症状可以推断相关的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 。
足部穴位可反映及治疗全身多种疾病,通过对足部进行按摩、针灸等治疗,相应的内脏功能紊乱可以得到纠正 , 使人体恢复健康,减少疾病发生,起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 , 得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病机制 。
因为诸多原因 , 足部按摩一直未能像针灸、中药等疗法一样登上大雅之堂,而更多地在民间流传 。但在医书或其他古书中多有文字记载,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对养生颇有研究 , 对坚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就大加赞赏,称“其效不甚觉 , 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对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 。
中医疗法(包括足部按摩)在唐代即传人日本、朝鲜 。元朝以后又传人欧洲 。
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