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哪些因素导致儿童抑郁?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发病的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 。许多轻生的青少年其实都患了抑郁症,这一个事实常被忽略 。哪些因素导致儿童抑郁?小编为你介绍 。
由于儿童身心的迅速发展,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增多 , 而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尚未充分发展 , 各种生理、心理机能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水平因此,他们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而且其身心发展也更易受到情绪障碍的不良影响 。
儿童抑郁的相关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他的第一交往对象 , 家庭环境无疑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探讨家庭环境与抑郁的关系 , 识别其中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对于儿童抑郁障碍的及早预防、鉴别和矫正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儿童抑郁及其相关家庭因素的探讨是情绪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拟对近年来儿童抑郁及其家庭环境因素的有关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并结合当前脑科学研究在抑郁的神经生理机制方面的一些新发现,对心理行为层面和神经生理层面的研究的整合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儿童抑郁症成因
在当前医学界,儿童抑郁症的诱因有以下几种认定:
1.失去父母的关爱 。一些大的家庭动荡会给孩子纤弱的心灵蒙上阴影 。
2.受蔑视和抛弃,心理长期自卑,抑郁成疾 。
3.家族中有抑郁症病人,遗传因素导致发病 。
家庭环境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 。
张桂华等对山东农村社区人群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徐氏研究结果表明 , 儿童抑郁倾向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有关,其中儿童家庭矛盾性是影响儿童抑郁倾向发生的共同因素 。对于男性儿童来说 , 只有家庭矛盾性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而对于女性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和家庭矛盾性都与儿童抑郁倾向有关,这反映了男女儿童在性别上的差异 。研究提示:提高家庭和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减少家庭的矛盾性可以降低男女性儿童抑郁倾向的发生 。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教育认识上的误区也加重了儿童抑郁症的蔓延 。
着名心理学家崔广柱分析说,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要成才,智力是最重要的 。其实不然,孩子成才,除了躯体健康、智力开发以外 , 培养健全的人格 , 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防御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曾经用40年的时间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应该是他的人格,这个观点提出后迅速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心理学家的认可 。所以国外权威机构对“天才儿童”的定义第一点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为真正成才是智力水平、创造性、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克服困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 , 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 。智商高,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大学生自杀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
【【哪些因素导致儿童抑郁】怎么治疗儿童抑郁】儿童心理行为层面的研究
在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影响时,一种较为常见的研究模式是回溯式研究,即由患有抑郁障碍的成人回忆自己在儿童时期与父母的交往方式以及家庭的特征等,或对父母为抑郁患者的人(成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以此来考查家庭环境对个体抑郁的影响 。但这类研究往往无法保证回溯式信息的可靠性,对父母的特征也缺乏详尽、直接的测量,因而使研究效度受到影响 。鉴于这种原因,近来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考察抑郁儿童对家庭环境的评价、父母有抑郁倾向的儿童的身心特点及他们出现抑郁问题的机率等来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抑郁的影响 。此外,研究者不再仅仅关注家庭环境因素本身(如母亲抑郁)是否会加大儿童出现抑郁的危险性 , 而是致力于考查种种家庭因素作用的潜在机制 。
1、家庭因素对儿童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患有抑郁障碍是儿童出现抑郁或其它情绪障碍的最为严重的危险性因素之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已有研究多集中探讨母亲抑郁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 近年来,父亲的作用也开始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父母抑郁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遗传作用 , 父母抑郁的儿童可能天生具有异常的神经调节机能;其二是不良的亲子交往方式和消极的情感联系,抑郁的母亲通常较少参与孩子的活动,较少表现出关爱、接纳 , 更倾向于表现出拒绝、挑剔、敌对的态度,容易发怒,并且多以强制的手段控制儿童的行为,而不是与孩子平等地协商等等 。这种不良的亲子交往使儿童长期处于消级的心理环境之中,影响了儿童认知、情感的正常发展 , 并且由于父母的行为榜样作用,使孩子无法发展起应对生活中负面刺激的有效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加大了孩子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可能性 。反之,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则有助于儿童发展自我效能感和较高的自尊,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境,从而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不良情绪反应 。
父母的教育、管理方式是探讨较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父母的心理特征方面,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控制性、侵入性过强,则会妨碍孩子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管理、调节能力的发展,导致儿童缺乏自我控制感,自我评价下降,压力、冲突增加,从而增大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可能性 。在父母的行为特征方面,将孩子的活动限制在固定的家庭规则或程序之内,孩子的一举一动均在父母的严格监控之下,亲子之间缺乏坦城、平等的交流,或者家庭内部缺乏明确、合理、一致的行为规范,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松散,缺乏稳定的家庭教育氛围等,这些均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社交退缩 , 以及攻击、不服从等问题行为 。
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儿童抑郁的重要家庭因素之一 。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以及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可能出现抑郁问题 。研究者认为,儿童的安全感是婚姻状况与儿童身心发展结果之间的中介因素 。儿童可能会从父母的相互关系中,以及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中寻求安全感,而安全感往往是激发儿童行为的动机 。由于不良的婚姻关系会使儿童形成不安全的表征,因而加大了恐惧、抑郁、戒备、敌对等适应性问题的发生率 。此外 , 贫穷、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等因素也会加大儿童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可能性 。
2、儿童抑郁的调节性因素
上述研究表明,儿童抑郁问题与一系列家庭因素密切相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各种家庭因素之间、父母与儿童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 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之中,某些因素会对上述家庭因素的影响产生加重或缓和的作用,这些因素被称为调节性因素 。识别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深入揭示家庭对儿童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影响,发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成人的抑郁症状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容易复发 。因此,父母抑郁的时间特征,如第一次出现抑郁时孩子的年龄、持续的时间等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性因素 。一般认为,大一些的孩子的行为系统可能更为成熟,也可能已经发展了一些应对策略,因此受到不良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而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易受到父母抑郁问题的影响 , 损害越严重 。此外,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气质特点、性别、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等,可能会影响父母与自己的交往方式 , 进而反过来影响到自己的发展 。除父母之外,其他重要他人的身心特征、与儿童的关系等也会对各种家庭因素的影响起到加重或缓和作用 。
总之,心理行为层面的研究发现 , 一系列家庭环境因素会对儿童的抑郁问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 , 母亲抑郁可能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神经生理发展 , 亲子之间消极的情感联系、不良的沟通方式、极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婚姻矛盾、贫穷、低学历等,这些都会加大儿童出现抑郁问题的可能性 。而儿童与家庭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自身及其他重要他人的特征等则可能对上述影响起到调节作用 。
神经生理层面的研究
近年来,脑和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探讨抑郁的神经生理机制成为可能 。大量脑科学研究发现,额叶对于情绪的经验、表达、管理和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通常把情绪的强度和原子价(valence)作为描述情绪特征的两个维度 。这里“原子价”指情绪的性质或方向 , 例如,高兴属于接近性的、积极的情绪类型,而抑郁属于回避性的、消极的情绪类型 。研究者分别考查了成人、幼儿以及婴儿在安静、放松状态下的脑电活动,并以此来预测被试在不同诱发情境下(如观看具有喜剧或悲剧效果的影片、看不同表情的照片、吃甜的或苦的食物、与母亲分离等)的情绪反应 。结果发现,额叶活动的不对称性与情绪的方向性有紧密的联系,左额叶的活动与接近性的情绪反应相关,右额叶的活动与回避性情绪反应有关,抑郁者(成人)左额叶的激活水平显着低于非抑郁者 。
研究者从神经生理层面考查了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 , 发现教养环境会影响儿童潜在的神经元联结模式并进而影响其情绪表现 。以抑郁和非抑郁母亲的婴儿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分别测查了婴儿在安静放松、积极情感体验(通过与母亲玩藏猫猫的游戏诱发)、消极情感体验(通过与母亲分离诱发)等不同状态下脑电活动的特点 。结果发现 , 在基线水平测量以及玩游戏的情境下,抑郁母亲的婴儿左额叶的活动水平均较低 , 而在与母亲分离时,右额叶的激活水平较低 。研究者认为,婴儿在与母亲分离时脑电活动的表现之所以与前两种情境下不同,是由于受到了母子依恋关系的影响 。抑郁母亲的婴儿与母亲之间存在不安全依恋,在陌生情境中与母亲分离时,他们的痛苦水平下降了 , 因而额叶活动的不对称性与前两种情境下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情境中,抑郁与非抑郁母亲的婴儿在行为表现上没有明显不同,而在生理水平上却发现了显着的差异 , 这一结果表示我们,与行为观察相比 , 有明显不同,而在生理水平上却发现了显着的差异 ,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与行为观察相比,生理测量提供了另一种信息源,它可能使我们更易洞察个体对抑郁等情绪困扰的易感性(vulnerabilty)机制 。
此外,有研究者对家庭环境与儿童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神经生理学方面的解释 。人在面临心理、生理危机的时候 , 压力荷尔蒙 , 如可的索(cortisol)、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使机体处于战备或逃避状态,当危机过去时,压力荷尔蒙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不良的家庭环境会使个体长期持续地处于压力之下 , 压力荷尔蒙的过度激活导致脑细胞之间建立了异常的联系,而这种异常的联系又通过经常的强化而得到加强 , 从而使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发生率上升 。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次不当的交往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抑郁,并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一个不良的情绪记忆痕迹,当孩子再次接到一个较轻的不良刺激时 , 他本该只感到情绪有些低落,但由于这个刺激激活了以前留下的记忆痕迹,因此他可能会再次感到抑郁 。经过反复的强化,这个记忆痕迹可能会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随时发作,使孩子感到抑郁 。
当然,上述有些研究发现和理论观点在脑和神经研究领域中仍存有争议,有些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确证 , 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揭示抑郁的神经生理基础、探讨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及科学地对抑郁障碍进行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从整合的角度对儿童的抑郁问题及其家庭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已有心理行为层面的研究大多致力于考查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主要是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以及调节性因素对上述影响的作用;神经生理层面的研究主要考查儿童的神经生理学因素与心理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对于家庭环境及调节性因素与儿童神经生理机制的相互作用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 。
而人是受生物社会(biosocial)因素驱动的动物 , 人类个体会受到生物性和社会性因素的双重制约,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也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将心理行为层面的研究和神经生理层面的研究整合起来,这是当前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
从整合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
(1)根据已有研究,并非所有左额叶活动不足的儿童均有抑郁等回避性情绪表现,那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家庭因素有哪些?这类儿童是否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易于出现抑郁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额叶活动的不对称性是否会随其情绪、行为反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具有不同神经生理学特征的儿童在与父母交往时分别有什么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认知、情感和行为有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如何反作用于儿童的情绪发展?
(3)具有不同神经生理学特征的儿童分别对哪些家庭环境因素最为敏感,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4)改善儿童的额叶活动特点能否矫正其抑郁障碍?
(5)改善儿童的家庭环境,能否改善其额叶的活动特点及其它生理活动(如压力荷尔蒙的分泌)等等 。
儿童抑郁症表现
医学上界定的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有:
1、情绪上的改变: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有时无故哭泣、易忘事、喜独处、经常自责 。对平常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有兴趣 。严重者可有自伤及自杀冲动 。
2、行为上的改变:行为与过去判若两人 。过去很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好顶嘴、不听话、表现易激愤和冲动 。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与同学的关系逐渐疏远 。
3、躯体上的改变:孩子在躯体方面可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痛,胸闷 , 腹痛 , 乏力 。
哪些因素导致儿童抑郁?上述这些问题的探讨将为儿童抑郁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
【哪些因素导致儿童抑郁】怎么治疗儿童抑郁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周琦为什么被称为大魔王
- 痔疮如何治 治疗痔疮的3个偏方
- 小红椒的制作方法
- 桌面终端数量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麻疹疫苗,打麻疹疫苗注意事项有哪些?
- 胃蛋白酶原1偏低是怎么回事
- 柿子跟螃蟹能一起吃吗 柿子跟螃蟹一起吃会中毒吗
- 【你的童年是怎样的】你的童年做过哪些傻事
-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塔吉克斯坦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