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用什么药预防


流脑用什么药预防

文章插图

流脑用什么药预防
1、流脑用什么药预防
打育苗流脑的疫苗,具有长效的预防作用 。也可以服用具有短期育防效果的抗生素类药物 。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这两种疫苗能够起到的保护率大约是94.9% 。
2、接种流脑疫苗的注意事项
禁忌:对患有癫痛、癔症、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患及过敏史者,有严重疾病加肾脏病、心脏病、活动性结核、急性传染病和发热者不接种 。

反应:注射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人有短暂低热,多发生于接种后6—8小时,局部红晕及压痛感,一般在接种24小时后逐渐自行消失 。
最后提醒,接种该疫苗后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属于正常现象,切勿随便用药 。
3、流脑疫苗的接种程序
A群流脑疫苗:婴儿在6~18月时接种第1、2剂,两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年 。
A+C群流脑疫苗: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按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接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
按照最新扩大免疫程序规定,流脑疫苗接种4剂,1、2剂用A群流脑疫苗,儿童自6月龄-18月龄接种第1剂,第1、2剂为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用A+C群流脑疫苗,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不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不少于3年 。
流脑与感冒的区别
流脑传染性比流感弱得多
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脑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它在体外生存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接触的机会极少,细菌常通过呼吸道和鼻咽部分泌物(如通过咳嗽、接吻等)传播 。不过,流脑细菌的传染性比流感或SARS弱得多,一般性接触或仅仅吸入了脑膜炎患者呼吸过的空气是不会被传染的 。但市民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有时和脑膜炎患者密切或长时间接触是会被传染上细菌的 。
流脑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流脑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般来说,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 。但值得注意的是,流脑的发病初期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这时患者会出现类似伤风感冒的症状,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和轻微的发热 。而随着病情进展,流脑会发展至败血症期,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出现不规则的瘀点瘀斑,严重的出血疹可迅速扩大 。接着,流脑还会进入脑膜炎期,出现剧烈的头痛、抽搐,并出现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
此外,流脑还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 。普通型预后良好,暴发型死亡率高,可达5%,严重的暴发型流脑病情进展迅速,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一天之内死亡 。
与成年人相比,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由于自身抵抗力差而更容易感染流脑 。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和咽喉疼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而当孩子发烧时,父母应当密切注意其皮肤,一旦孩子在发烧的同时又出现皮疹,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随意给孩子吃药 。
流脑与乙脑的鉴别
流脑
脑膜炎期:大多数败血症患者于24小时左右出现脑膜刺激征,此期持续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皮肤感觉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昏迷 。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 。脑膜的炎症刺激,表现为颈后疼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
婴儿发作多不典型,除高热、拒乳、烦躁及哭啼不安外,惊厥、腹泻及咳嗽较成人多见,脑膜刺激征可缺如 。前囱突出,有助于诊断 。但有时因呕吐频繁、失水仅见前囱下陷,造成诊断困难 。
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在病程中增多并迅速扩大),脑膜刺激征 。
乙脑
【流脑用什么药预防】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向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

流脑用什么药预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