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痹证是指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
痹证是指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 。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预后多不良 。
《内经》对痹证的病因、证候分类、以及转归与预后等已有明确的认识 。后世医家论述较多,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汉唐时期即已积累了大量治疗痹证的有效方剂 。明清时期对痹证的病机、辨证、治则以及方药的选择、配伍等均有发展,使痹证的辨证论治渐趋完整 。痹证作为症状可见于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以及骨质增生性疾病,其他如布氏杆菌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脉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也可见到痹证证候 。
痹证的诊断要点
1、临床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 。
2、一般发病比较缓慢,部分开始可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而出现关节症状 。
3、往往呈渐进性或不规则的发作性 。
4、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抗“O”增高 , 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等 。
痹证的辨证分析
痹证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而致病者为多 。病机主要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日久不愈,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可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临床辨证应辨清风寒湿,热痹的不同 。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 。其中偏于风胜者,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偏于湿胜者,以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为着痹;偏于寒者关节痛剧 , 疼痛不移为痛痹;病程日久者,可出现痰瘀痹阻气血及肝肾亏虚 。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活血舒经通络为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配以补益正气之法 。
痹证的分型治疗
风痹风痹初起 , 邪气较浅,尚未入脏腑,多发于膝、腕等关节 。证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用防风汤加减 。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 , 宜寒热并用,方用桂枝芍药汤加减 。
寒痹寒气偏盛,入于筋骨 , 肢体关节为主要疼痛部位 。证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头汤加减 。
湿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 。证见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 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加减 。
【何为“痹证”?】热痹风、寒、湿痹后期化热伤阴,高热、久热不解而形成 。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 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 , 脉滑数 。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 。若热痹化火伤津,可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更甚 , 壮热烦渴 , 舌红少津,脉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方用犀角散 。
何为“痹证”?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酒后昏睡或是低血糖“惹”的祸
- “失眠障碍”更易困扰女性
- 刷新“补铁”老观念
- 心律失常“致死元凶”被擒获
- 伍子胥投江是哪个江
- “夜猫子”更易患上抑郁症 睡眠习惯影响大脑
- 结核病“结拜”糖尿病
- 星火与燎原犹如姑息与什么
- 糖友需留神“不典型”肺结核
- 为什么微信发不出去